神仙崇拜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个信仰。神仙可以长生不死,他们不食人间烟火,还会乘云驾气,御龙飞天。这是道教修行者梦寐以求的目标,每一位修行者都希望能得道成仙。葛洪在《抱朴子·论仙》中写道:“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成仙有多种方式,其中的白日飞升是最上乘的境界,也是道教的终极追求。
在诸多道教典籍里,记载了许多神仙白日飞升的传说故事。小编在总结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神仙们都喜欢在农历的九月初九这一天飞升成仙。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天师寿元岁之时,在九月初九这一天,将三五雌雄斩邪剑、正一盟威符箓、阳平治都功印作为信物交付其子之后,与弟子王长、赵升白日飞升;海神妈祖在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八日,向家人道别,说第二天是成仙的好日子,将要在九月初九白日飞升;唐德宗贞元十年的九月初九,女道士谢自然在金泉道场白日升天,数万人见证了这个奇观……九月初九有什么神奇之处吗?为何神仙都在这一天成仙呢?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九”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含义。封建时代的帝王被称为九五之尊,《易经》中的乾卦有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代表着极阳,乃是帝王之卦,“九”则是古代数字中阳数的极数,而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是极阳、极盛之相。乾卦从下向上数,第五爻称为九五,乾卦中最好的爻,所以用“九五之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那么把两个极阳之数“九”重合在一起,寓意九九归一,万象更新。因此九月初九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古人将它称为“重阳节”。
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教认为世间万物分为阴和阳,宇宙间的天、地、人三界也是如此。天上的神仙和人间属于“阳”,而地界的幽冥世界则是属于“阴”。白天为阳,夜晚为阴。所以神仙们选择在白日飞升,更是将极阳之日九月初九认为是最佳飞升之日。这在道教典籍里也有记载,如《太清诸草木方》有云:“九月九日,采菊花与获芬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服食丹药更容易飞升成仙。
同时道教认为,九九重阳这一天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人到了高处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道教和民间尊奉的真武大帝就是在九月初九之日得道飞升的,因此九月初九也成了驱邪避祸、延年益寿的日子。古代民间也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文化,在九月的金秋时节,古人邀约朋友一起登高望远,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民间也将插茱萸认为是重阳日驱邪祈福的行为。
重阳节对于道教来说意义非凡。九月初一至初九,是九皇大帝神诞日,道场都举行斋醮庆贺圣寿,称之为“九皇会”。众星之母斗姆元君的圣诞之日就是九月初九,元始天尊之先天阴气化生为斗姆元君,斗姆元君的先天之炁又分别化生了九子,即“九皇”。同时,九月初九还是葛仙翁葛洪、中坛元帅哪吒三太子和统御冥界的酆都大帝圣诞之日。
腰痛穴
定位:此穴位于前额正中。局部解剖:分布内侧动静脉分支和三叉神经的滑车上神经,前额两侧均有眶上神经分布。取穴原则:定位取穴,交叉取穴原则。针刺特点:其刺以滑车上神经或左右刺以眶上神经出现的正为宜。手法:针刺手法采用上下提插法,达到要求针感时,即可出针。单侧腰痛为平刺手法,不提插,对重症腰痛病人疼痛未完全控制,但在不发生晕针的情况下,可以留针。针感:以局限性,强化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功能:活血化瘀,调节神经,止痛消炎。主治: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脱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不明原因的各种腰痛。按语:腰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腰部急性炎症及慢性炎症引起的病变为主。特别对腰部软组织损伤,椎间盘突出。因炎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还需配针刺相关穴位,臀痛穴,膝痛穴,踝痛穴。一般在炎症期,水肿期需要卧床3—4周。待临床治愈后,两个月内还要减少环境诱发因素,以巩固临床疗效。歌诀:腰痛穴位额正中,针刺滑车上神经,定位取穴三方向,主治各种腰痛症,椎间盘出腰扭伤,腰肌劳损用之灵。(3寸毫针双侧腰痛/中腰痛向下平刺1—2寸,左侧腰痛向右平刺,右侧腰向左平刺,腰上部向上平刺1—2寸)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