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阳节,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会是这首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可你知道吗?重阳节除了登高远眺,在古代还有很多其他庆祝方式,今天我们来通过宋史,一起窥探下宋代重阳节是怎么度过的吧?
年10月14日字数约:,阅读时间:约3分钟一、放假
很多人以为古代的学子都比较辛苦,其实不然,他们连重阳节都可以放假休息。
北宋初年,宋太祖就颁布过重阳节休务一日的诏令,等到神宗时期,又将假期延续至两日,如果是偏远地区或者乡村的私塾等地,假期的时间可达四日之久。
而且根据《岁时杂记》记载,那时候的人们为了讨吉利,给小孩的脖子上挂一根红线,系上一枚大蒜,这样的装饰,在那时候已经成为了出门的必备品,说是这样寓意着会计算(系蒜)。
还有的用一根竹竿,绑上一棵葱,从窗户里面往外捅,将糊在上面的窗户纸给捅破,这样败家的行为,居然是寓意是聪明(葱明)。
二、登高
其实登高是古已有之的习俗,宋朝只是将这一传统延续了下去而已。
不过宋朝人想要登高,跟前人相较,还有点麻烦,北宋的首都是开封,是平原地带,可以说是一马平川,于是,人们只好爬到城楼上以示登高了。
可是宋朝时期的人口基数是偏大的,城楼上根本不可能容得下那么多人,于是那些士大夫们就去豪富之家做客,豪富之家一般都有高楼,喝完酒就去楼上,这也就解决了登高问题。
三、戴花
这应该是宋朝的一大独特风格,关键是戴花的都是男人,而女人都不戴。
待到重阳佳节,宋人更是簪菊成风,如范成大的《朝中措》:
看了十分秋月,
重阳更插*花。
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回忆南宋宫中在重阳节的前一天,就要提前准备一万株菊花,以备重阳簪花之用,“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端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临安的重阳节,百姓们也会头戴菊花,畅饮新酿美酒。
宋朝女人虽然不戴花,但是都会把茱萸的果实摘下来,用小布包起来,把这个小布包佩戴在身上,俗称“茱萸囊”。
四、菊花酒
所谓菊花酒,并非简单拿菊花泡酒,在重阳节黎明时分,人们便采摘含苞待放的菊花,掺杂在黍米中浸曲酿制,直到次年重阳“瓮满好熟,然后押出,香美势力,倍胜常酒”,才能酿成真正的重阳菊花酒。
一瓶酒就是一年的春夏秋冬、悲欢离合,正如秦观的《摸鱼儿·重九》:
花开花落,酒醉酒醒。
何人送酒?重阳药市。
向此际,寒云满目空搔首。
何人送酒?
五、重阳糕
宋人喜食各类面食糕点,不论南北,皆是如此。
所以宋人也更是让“重阳糕”的饮食文化细腻生动起来,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了重阳糕的做法:“(重阳)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遗送,上插剪彩小旗,掺饤果实,如石榴子、栗子*、银杏、松子肉之类。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置于糕上,谓之狮蛮。”
此书甚至记载:“重九日天欲明时,以片糕搭小儿头上乳保祝祷云,百事皆高。”虽然荒诞不经,但也保留了宋代重阳民俗的有趣细节。
今日评价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的含义,这一天人们会享宴高会,感恩敬老。借此也愿天下老人们都能:身体康健,平平安安,家庭和睦,笑容永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