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形势,放在世界范围看是“百年不遇之大变局”,聚焦于国内是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近年来,宏观上的变局带来的不确定性深刻影响着股票市场的发展。那么,当前经济到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未来走向如何?何时能够企稳回升?宏观变局下大类资产应当如何配置?股票市场为什么会出现核心资产“抱团取暖”的现象?下一步又将如何演绎?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出了十二个相关研判。
预计年后中国阶段性去杠杆过程将告一段落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在一路高歌猛进的同时也积累了结构失衡加剧及金融风险不断攀升的疾患。这些疾患不除,不仅将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还可能导致社会失序。特别是年之后,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中国经济经历了杠杆率快速上升的过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冲击下的经济放缓,我们要缓解经济放缓的压力,这种背景下的杠杆率提升有其必要性。
但是当经济转型升级下台阶已经成为确定性趋势之后,继续加杠杆维持一定增长的必要性降低,反而会带来风险上升。在这个背景下就有了一个去杠杆的过程,目的是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转型。所以,年初以来,决策层相继推出供给侧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金融去杠杆提速。
从去杠杆的进程来讲,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相对比较快速去杠杆的过程,应当说,中国经济去杠杆最剧烈的过程已经过去了。
根据我们的研究,无论从股票价格、短期名义利率、期限利差、资本流入流出、实际汇率还是外汇储备等指标来看,中国大概率已经跨过了债务周期的顶部,最坏的情况很可能已经过去。接下来我们应该是进入了去杠杆进程的下半场,预计到年后中国的阶段性去杠杆过程就会告一段落。到那时,可能中国经济系统的内在活力将会重新得以释放。
制度与科技创新是未来经济增长来源
从经济周期角度来看,年以来,在外需和国内消费平稳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拉动。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周期性回落等因素,中国经济开始承受下行压力。
关于经济增长的轨迹是“L”型,是对经济增长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下台阶形象的描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仍然在进行时,这个过程尚未结束。
中国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增长动力是要素投入和创新。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之后40年的快速增长,其中很重要的驱动力是要素投入,包括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期,以后经济增长恐怕在边际上需要更多依赖创新。创新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在宏观层面上的制度创新,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改革开放。另一个是微观层面上行业、企业层面的技术进步,这方面需要科技投入和研发投入。这最终将成为中国经济下一阶段的增长动力来源。
中国产业结构由投资出口驱动转向内需消费驱动
在经济阶梯式下行的过程中,中国产业结构也将呈现趋势性变化,具体而言,将从过去的投资、出口驱动转化为现在以及未来的内需和消费驱动。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发生变化,而且经济增长速度也会放缓。
具体在产业层面上来讲,我们认为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更多将来自于服务业,也就是第三产业,而更少来自于工业制造业。因为随着人们收入的提升,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消费的类别也越来越向高端服务业转变,这个转变体现为医疗、教育、卫生、甚至旅游等这类产业的发展。
整体而言,无论是从生产层面,还是在需求层面,这种结构转型都在发生,而且后续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国内降息方向与发达国家一致但节奏更缓慢
当前全球主要央行均处于降息通道当中,中国是否会跟随降息,这是一个无论实体还是资本市场均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