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梁建章*文*
重阳节,是中华文化特有的祭祖敬老的节日。值此佳节,我们正好对中华文化进行一下探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那么,在经历了漫长历史而形成的中华文化中,到底哪些内容属于独特的精华,并且在现代社会特别值得推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价值观跟世界上其他文化价值观十分相似。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在西方宗教中也有相似的表述;而中华文化中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理念,同样出现在其他文化和信仰之中。
我们认为,中华文化中真正最具特色的,是敬奉祖先和传承后代的文化。西方两千多年盛行基督教,上帝信仰成为最重要的信仰。而中国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敬奉祖先和注重传承成为最重要的信仰。
当然,世界其他文化中也有敬祖传后的部分元素,但其深度和广度远不如中国。西方的贵族也注重家族传承,但贵族在整个社会中只占很低的人口比例。在有些国家,平民百姓直到近代才拥有自己的姓氏,所以广大民众基本还是把信仰上帝摆在远比敬奉祖先更重要的位置。
而在中国,这种敬祖传后的文化起源于先秦的贵族,后来逐步扩散到民间,到明清已经普及到汉地的平民百姓。尤其在中国南方,村里最豪华和醒目的古建筑是祠堂,多为村里的宗族集资或捐资而建。这些祠堂是举行各种社群活动,特别是重大仪式和会议的场所,功能类似于西方的教堂。祠堂里供奉的不是神灵,而是家谱、家训和成功先辈的事迹,供后代学习、瞻仰和祭拜。例如,广州的陈家祠被誉为“广州文化名片”,成为岭南地区最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博物馆和著名的旅游景点。简而言之,在现代以前,西方人敬奉的是像基督这样的神灵,而中国人则祭拜祖先,敬奉成功的先辈,这是中华文化最具特色的地方。
比较祖先和神灵敬奉:意义和强度
回溯历史,神灵敬奉和先祖敬奉都起到了道德约束和行为激励的作用。针对自己身后的归宿,基督徒关心的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而传统的中国人则在意是进入祠堂被后代尊崇还是被后人唾弃。
表面上,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约束和激励更有震撼力,但在实证意义上,却不属于现代科学认知体系,所以宗教的道德约束力随着科学深入人心而渐行渐远。而渴望被后代尊崇,则有有力的科学支撑。根据现代社会心理学,人的成就感主要来自于他人尤其是与自己更相近的人的认可。为了获取后人的认可,追求成功并努力做个好人,完全符合基本人性和现代科学。因此,追求传承作为人生目的,也许不如进天堂那么令信奉者神往,但在现代社会却是更有效的道德约束和激励机制。
与敬奉先祖相似的是敬奉先贤,即那些为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伟人。现代社会逐渐走出宗族意识,让人们在更广范围内交流和互动,选贤与能,才真正激发了全社会的潜能。在此意义上,尊崇杰出的科学家、企业家、*治家的先贤敬奉当然值得提倡,但这并不意味着敬奉先祖没有其特别的意义。
如果说先贤敬奉给社会所有人树立了相同的楷模,那先祖敬奉则给个人提供了与自己更接近的榜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值得所有人尊崇,但他们与你的相关性,并不比与其他人的相关性更大。而家族先人事迹对你的意义,却比对别人更特别。如果你的曾祖父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你有着相似的基因,你会更有信心成为同样成功的企业家。还有,成为圣贤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但通过自身努力,成为家族后代的榜样则是更容易达到的目标,正所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也就是说,先祖敬奉比先贤敬奉更具体,更有激励性,也更可实现。可以说,先祖敬奉是先贤敬奉的有效补充。
注重家庭、后代和教育的价值观
祖先敬奉会自然衍生出注重家庭的价值观,因为家庭是维持人类生存、繁衍和传承所需的权利和责任的基本单位。孝道文化历来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之一。如今在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家庭一般也更加稳定,整个社会也更加注重抚养老人。
注重后代传承是敬奉祖先理念的自然延伸。要被后代崇敬并祭拜,那先得有足够数量的后代。这使得血脉延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过去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就体现了这一点。没有成功的后代,不光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祖辈。这体现了在后代方面,,除了数量,质量也很重要。华人和儒家文化普遍更注重后代的教育,这也跟祖先敬奉不无关系。传承不仅要求自己成功,为后代树立榜样,还表现在注重总结经验,启发后世。正因为如此,祠堂里也经常供奉着家训、家书等。
敬祖传后文化的历史贡献
可以说,敬祖传后的文化衍生出来的注重家庭、后代和教育的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魏晋以后,中国北方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很多汉人从北方迁徙到南方,保持并发扬了敬祖传后的文化,从而能够在新的土地上,成功地繁衍生息,让人口和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到宋朝以后,家族传承文化普及到了汉地的平民百姓。随着经济和教育水平的高度发达,以及科举和文官制度的普及,中国逐步成为世俗化的平民社会,赋予全民都以家族传承的荣誉感。即使一介平民,也能通过科举取得仕途成功,进而光宗耀祖。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在中国的传统戏曲中,除了帝王将相的故事之外,还有大量才子佳人的题材,让人看到了平民实现阶层跃升的希望。而在西方的童话故事中,主角却往往是王子和公主们。
宋朝以后,得益于南方在人口和经济上的优势,中华文明在北方多次发生动乱的情况下,不仅延续了下来,而且还不断同化其他少数民族。中华民族能够在广大的东亚地区形成人口优势的重要原因,就是注重家庭、后代和教育的价值观。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最具中华特色的祠堂和耕读文化。其中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很有代表性,这些地方的年轻人,不管是外出经商还是做官,都不会忘记到家乡回馈故土和家族。
不仅在中国本土,海外华人同样依靠这种敬祖传后的文化,在东南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海外华人虽然在当地人口比例不大,却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些海外人士至今仍然非常认可自己华人的身份,踊跃回国投资和贡献,对于中国的经济崛起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敬祖传后的文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强大的生存、繁衍和传承能力,让中华文明历经各种侵扰和威胁之后,依然薪火相传并涅磐重生。中国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十年后就重回世界强国的位置,得益于世界最大的单一文化的人口,这也是几千年敬祖传后文化积淀形成的结果。
敬祖传后文化的当代改良
中国敬祖传后的文化成熟于农业时代,自然带有古代农业社会的烙印,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与现代商业社会冲突。其实,中国过去最擅长经商的人群,也是传统文化氛围最浓厚的群体。历史上的徽商、晋商、客家人、潮州人,都鼓励后代四海为家,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经商,但同时又具有回馈家庭和家乡的深厚传统。这些群体在家庭和族群之间形成的互助纽带,往往能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他们众多的子女也有助于家族企业的兴盛和传承。
尽管经历了沧桑巨变,敬祖传后的思想精髓却是不朽的。特别是,如下几方面的改良可以让敬祖传后的文化与时俱进,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之一。
在古代,光耀门楣指的是家人中有出任朝廷官吏而光宗耀祖,这种认可与科举制度不无关系。但现代社会远比过去复杂且多元,影响社会进程的除了*治因素,更有商业、科技、文化方面的影响。因此,将敬奉对象由为官者扩展到商业、科技、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杰出人士,在现代社会中更能起到激励后人的功效。
先祖敬奉过去往往与父权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也许源自古代男性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但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同时敬奉母系和父系先祖才更合理;这样既认可了母亲在繁衍上更大付出,也强调了父亲在养育上的责任。同时敬奉父系和母系先祖也可以得到基因测序上的对应;Y-染色体是只通过父系传播,而线粒体只通过母系传播。姓氏上,儿随父,女随母可与这种特性对应。
从生物遗传角度来看,每个人的先祖都构成一个倒置的二叉树。每往上回溯一代,先祖的数量增加一倍。比如,上一代是母亲和父亲两人,再上一代是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四人。虽然同代的先祖对后代的基因贡献大致相同,但不管是父系还是母系传承,分别只是这个树型结构中的两条单线,相当于在同代先祖中只取其中一位,而忽略同代的其他先祖。在记录成本高昂的古代,仅记录简化的单线传承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在信息化的当代,记录未来完整的遗传结构丝毫不成问题,而基因测序也为重构过去的祖源结构提供了技术可能。
过去修家谱虽然有官府支持,但主要还只是家族内的行为。以家族为修谱主体,可以维持家族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却受限于家族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编撰能力。在现代社会,修谱内容上可以从父系单线扩展到完整的祖源树型结构,而参与者可以从家庭和个人延伸到整个社会。在充分照顾到家庭意愿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府也可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甚至可以构建平台,逐步建立完整的国民祖源图谱。这种图谱对生物医学研究,乃至历史和民族叙事都具有特别意义。
最后,需要强调人类具有共同祖先的普适理念。尽管全球性宗教强调宗教内部的一致性,但不同宗教甚至同一宗教的不同教派之间却纷争不断。这是因为不同教派自身的身份认同,必须建立在和其他教派的差异之上,所以他们之间的分离和对立是天然的。
而先祖敬奉则可以使用于建立更广泛的认同,提升人类基于共同起源的天然亲近感,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形成。这点也为现代基因测序证据所支持。如果在基因上同时追溯父系与母系祖先树,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能在千年尺度上找到共同的祖先,而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能在万年尺度上找到共同的祖先。在非洲以外的全球人类共同的祖先,也许都可以追溯到六万年前那群勇敢走出非洲并生存下来的一个小部落。
结论:敬祖传后是非常值得发掘、改良和复兴的中华传统文化
今天,中国已经在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功,但在文化上却是迷惘的。在长期的西方思潮影响下,我们甚至不清楚有哪些传统价值观是应该坚持和保存。从中华文明传承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重新发掘,提炼,改进和发扬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敬祖传后正是这种精华之一,它不仅有助于中国人找回文化自信,同时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
可惜的是,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迅速弱化。特别是经过几十年计划生育的宣传之后,这种注重后代繁衍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摧毁殆尽。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中国现在虽然占世界总人口的18%,但每年新生儿数量却只占世界的10%左右,两代人之后就会不到5%。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逆转,到本世纪末,中华文明将从最大的单一文明萎缩成一个微不足道的地域性文明。文明传承的载体,一方面是知识和文化,这是软件,但同样重要的还有人口的传承,这是硬件。对于文明传承来说,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而中华文明的传承目前正面临严峻的低生育率危机。
要摆脱危机,仅仅依靠提倡敬祖传后的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以往发表的很多文章中,反复论证中国应该推出强有力的*策来提高生育率,维持人口安全。现代的年轻人尤其是女性,面临着巨大的抚养小孩的生活压力,*府必须给与家庭特别是女性强有力的财务和社会保障的支持,才能让年轻人有能力去履行敬祖传后的传统。
从人类文明的角度来看,敬祖传后不仅有助于环缓解人类自身繁衍的危机,更体现了人类慎终追远的价值观。不仅仅为了自己或者当代,而是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追求人类文明的长期延续和持久繁荣,这和敬祖传后的价值观非常一致。比如保护环境,就是为了让后代减少遭受环境灾难的可能性。这种价值观还告诉我们,保护环境也要以人为本,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理由而限制生育,因为再好的环境,如果绝后也是枉然。再比如,发展科技尤其是太空旅行,可以让后代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发展太空的科技,又离不开庞大人口规模的支持。
归根结底,敬祖传后是人类慎终追远,进行长远规划的智慧,表现为不仅只为自己和当代人,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追求人类文明长期延续和繁荣。这种不朽的理念,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也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珍惜,提炼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