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传统节日之一,有着独特特殊意义。它的创立不仅是为了登高和赏秋,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涵义。祭祖,作为中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古代人们在这一天进行祭祖祈福活动。现如今,这个习俗有所保留。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在重阳节这天,敬老感恩是一件重中之重的事。重阳的名称来源于《易经》中的‘阳爻为九’。而农历九月初九有两个极数,而“九”在《易经》中又被定为阳数。所以农历九月初九成为重阳。“九”和“久”同音,赋予天长地久、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在这一天敬老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重阳风俗习惯最能体现一个家族兴旺和个人文化内涵的节日。家族成员共同参与一件事情,更能促进情感交流,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感情。
来源:重阳节,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等活动。《吕氏春秋-季秋击》中收录,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禁忌: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的形成,传说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弟子桓景有关,据《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费长房,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人,从壶公入山学仙,能医重病,鞭笞百*。桓景尝学于长房。一日谓景曰:“九月九日汝家有大灾,可作绛囊盛茱萸系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鸡犬皆暴。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对这个故事也有记载。由于重阳节是个大凶的日子,人们在相互碰面的时候,不能说“节日快乐”。客家人更是禁忌霜降遇重阳,有“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之说,在重阳节,不能生火煮饭等。
习俗: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重阳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时节,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交流感情、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
、摆宴敬老、、饮菊花酒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