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9日星期四晴
今天是9月9日,想起了中国传统节日里的重阳节——敬老节。
在古代,数字“9”有着至高、至阳之意。如“九五之尊”“九天揽月”。在《易经》里,九,是阳爻的名称,又是阳极数。九月初九,日月都为九,所以称为“重阳”。
古人觉得“重阳”“九九”既有“久久”的谐音,又是重九,九是最大的数,蕴含“长久”“高寿”之意,是个非常吉利的日子,值得庆贺。所以把它定为节日。
据史料记载,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吕氏春秋·季秋纪》中记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这是重阳节作为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其活动有登高、祭祖、敬老、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
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大量与重阳节有关的诗词。
如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唐代杜牧的《九日齐安登高》,唐代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行香子·天与秋光》,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等。
图为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手迹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
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
战地*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寥廓江天万里霜。
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相关的神话传说。
传说东汉时,有个叫桓景的人,他住的村子瘟疫横行,他的父母也在瘟疫中死去,于是桓景发誓要除掉瘟魔,决心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收其门下,并给了他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披星戴月地勤学苦练。终于,学有所成。
一天,师傅把他叫到身边,说:“九月初九中午时分,瘟魔又会出来作恶,你带上这些东西,领乡亲们登高避祸去吧。”桓景一看,原来是一包茱萸叶和一瓶菊花酒。
桓景告别仙长,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乡亲们领到山上,按仙长的嘱咐,发给他们茱萸叶和菊花酒。中午时分,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和菊花酒的香气,立刻脸色突变,呆立不动。桓景冲下山,独自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敬老,爱老,让我们传承这个美好节日中的优良传统,做一个会感恩,有温情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