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携酒向龙山
——谢榛、崔铣暮秋登高诗赏析
王汝海
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安阳八景——龙山积雪
安阳八大景中,有一处在安阳县善应镇北。清乾隆五十二年《彰德府志》“图说”中,雅称“龙山积雪”。得名缘由,注文曰:“左思《魏都赋》所称‘虎涧龙山’是也。山高五里,周回十里。冬雪霏□,屹然玉立。晴霁后,山骨稍露,余雪未消,又若元人粉笔皴染□幅,缥缈玲珑,景光入妙”云云。尽管“余雪未消”之景甚妙,但古代文人、官员们却偏爱暮秋登山,有诗为证:
兴来携酒一登攀,
满径秋花照客颜。
醉舞天风人不见,
白云飞度九龙山。
诗题《秋暮登九龙山》,是明代“嘉靖七子”成员谢榛写的一首五绝。
明代“嘉靖七子”布衣诗人谢榛
谢榛(—),字茂秦,山东临清人。他在西游彰德时,受到酷爱诗歌的赵康王朱厚煜的礼遇。这期间,写过很多诗,字里行间渗透着他对安阳的热爱与眷念之情,也为安阳留下了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通过赏析他的诗,我们可以领略“山水安阳、文化安阳、历史安阳”在一位旅安诗人眼中的魅力。
远眺九龙山
九龙山碑亭
九龙山庙
九龙山,西晋左思《魏都赋》中称之为“龙山”,山顶曾有北齐高僧稠禅所建云门寺,唐代称为光严寺,时日既久,隳之无存,后来因有“九龙圣母”于此生九龙的民间传说,遂称“九龙山”,并立庙于此,即九龙山庙。现存八卦神塔一座,仅剩两层,系明代建筑。九龙山北麓,有明代所建朝元洞庙(道观),是观赏安阳八景之一的“龙山积雪”的圣地。其东,洹水自小南海流来,碧波如带。谢榛写登山,从缘由落笔,缘由即“兴来”。携酒登攀,显示出了诗人的雅兴。接下来,诗人仅扣诗题中的“秋暮”二字,以“满径秋花”点时令,状秋山之美,顺理成章地叙写了登山的沿途所见。这句诗的巧妙生动处还在于诗人通过“照客颜”三字,揭示出了诗人因观花而喜形于色的情态。再往下,写登山饮酒起舞及所见情景。按理说,九龙山自古朝圣者络绎不绝,何以会有“人不见”的现象?读完第四句便会理解:“白云飞度九龙山”,遮住了人们的视线。说到这儿,我想到了一个古代的著名画题:《深山藏古寺》。许多构图是重叠的山岭中显露出古寺的一角,惟独有一幅画与众不同:崇山峻岭前有条小溪,溪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汲水,有和尚自然有寺院隐藏于深山之中。谢榛的高明处正在于他做诗做到了有所藏有所不藏,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余地,让读者去体会如临仙界的妙趣。另外,也让我联想到了唐代大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醉舞天风人不见,白云飞度九龙山”,多好的诗句!如将“龙山积雪”易名为“龙山飞云”,岂不有了仙界的味道?
《重阳登高》国画
有人说,诗人对于语言的使用,是很吝啬的。究其实,也并非都是如此。你看与谢榛有着较多交往的崔铣,他的《九日登山诗》,一篇接一篇,连做四首:
九日龙山胜,诸君马并游。
休嘲风落帽,且插菊盈头。
醉眼眤天地,狂欢震斗牛。
坐乘新月上,占尽碧林秋。
在这首诗中,除了交代出游时间、方向、旅行方式、重阳簪菊饮酒的节日习俗,还用了“孟嘉落帽”的典故:晋征西大将*桓温于重阳节登龙山宴飨群僚,佐吏皆着戎装,席间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而全然不觉。温示意左右勿言,乘孟嘉上厕所离席之际,令文士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回来后发现座位上置一纸,读后请笔作答,援笔立就,其文采令四座叹服。自此“龙山落帽”“风落帽”等词语便成了重阳诗词中常用的名典。
佳节招谁赏,高情爱汝行。
鹖冠随性著,菊酒对山倾。
新月宜人影,残秋入雁声。
空门逢衲子,试与话无生。
这首诗除了继续写饮酒,还写了新月初升、残秋雁鸣,以及同寺僧(衲子)谈佛论道的雅兴。值得注意的是开篇二句:“佳节招谁赏,高情爱汝行”,与诗序中“聿来伯生诸君子,作登山之约”相照应,表明是受朋友盛情邀约而行。“汝”,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指同行的旅伴。
今岁长歌客,翩翩出相台。
水将尘思洗,山遣病怀开。
林迥闻猿啸,天长数雁来。
西园登竹榭,空望白云隈。
相台,代指彰德府城。西园,本指曹魏时期文人常常诗酒酬唱的铜雀园,因在邺城西北部又位于邺宫主殿文昌殿之西,故名。崔铣借“西园”指代“长歌客”们的休憩之所,不言而喻,也就是以“西园之会”自况。所处环境因林深,写猿啸着一“闻”字,是从听觉落笔;云淡天阔,飞雁可数,则从视觉角度生动地凸显了几位游客的闲情与雅兴。
郑子耽书僻,刘生问字忙。
行吟秋色澹,坐减鬓毛苍。
丈八浮图直,三千世界长。
磨崖如纪姓,莫忘老夫狂。
宝山西麓李家场村兴阳禅寺丈八佛塔
郑子,即汉代大学者郑玄。他一生不肯做官,只潜心研究学问,著作甚丰。刘生,指汉人刘棻,他曾向辞赋家扬雄学古文奇字。“丈八浮图”,有两重含义。按“浮图”系梵语译音,又译为“浮屠”,即“佛陀”,是佛教徒对于佛祖释迦牟尼的称谓,简称“佛”。另外,又指佛塔,是梵语“佛陀窣堵波”的讹略。位于县西宝山西麓李家场村兴阳禅寺的丈八佛塔,佛身实高一丈零八寸。三千世界,是佛教对于宇宙结构的解释。具体说来,宇宙以须弥山为中心,铁围山为轮廓,同一太阳和月亮所照的地方名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合一起称“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一起称“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一起称“大千世界”。含小千、中千、大千三个“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其量如恒河之沙,无以计数。在这首带有总结游山感受的诗中,崔铣以郑玄、扬雄自比,首联写罢官归里后在后渠书屋读书、著述、授徒讲学的忙碌生活;颔联写重阳行吟及自己发减鬓白的老迈;颈联写禅院所见佛塔的高耸及对于茫茫宇宙的感受;尾联说,如果要磨崖刻石,请把我的几首诗刻上,莫笑老夫的轻狂。崔铣此次重阳游山时,已年近花甲。诗中以“秋色澹”正衬“鬓毛苍”,用佛塔高耸及宇宙无垠反衬人的渺小及人生的短暂,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明代礼部右侍郎崔铣画像
崔铣王三省游小南海题诗拓片明嘉靖十六年(年)
崔铣这次重阳节登山,是在大明嘉靖十五年。次年,由彰德推官丁律(字激村)主持,磨山之石而刻崔诗于小南海北岸阎王鼻山东麓石崖上,为小南海的山景增添了一个灼灼夺目的亮点。
无论是谢榛的《秋暮登九龙山》,还是崔铣的《九日登山诗》,都写了饮酒。在佛寺殿堂内,香烟袅袅;而山林月下,则觞咏酬唱。我想,对于文人墨客来说,这比眼盯龙山的积雪,或许会有更多的意趣。
年暮秋定稿于洹上
远眺九龙山
民国《安阳县志》——龙山积雪
〔附〕当代文人咏龙山及画龙山作品
《龙山积雪》作者:安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邓晓峰
[北中吕.普天乐]龙山积雪
赵文龙
石径弯,通仙阙。
玉鹅梳翎,周天寒彻。
撒六出,杨花跌。
装点龙山唯银色,填平沟壑无皱褶。
冰壶雾罩,春夏云缠,不辩岩雪。
《安阳八景·龙山积雪》作者:安阳山水画家王金生
登九龙山
申兴发
茫茫九龙树丰碑,千古名观又生辉。
喜看朝霞碧潭映,笑看夕阳红云飞。
素有积雪景独秀,岚光闪烁照紫薇。
遍山花果引仙聚,游人登临竟忘归。
《龙山积雪》建议横屏观看
《龙山积雪》作者:安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明学
《安阳八景·龙山积雪》国画
文字:王汝海图片:宁广生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侵删。
作者简介:
王汝海,安阳市人,年11月出生于城郊王潘流村。
年负笈离乡,就读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大)中文系,始以“艾蒿”为笔名在院刊、《文学青年》《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发表诗歌习作。年请调,于四月初返安,先后执教于市二中、师范学校、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学院,累职中文专业副教授。退休后,因合校注名于安阳师范学院离退休干部之列。其间,曾先后用真名与笔名(朱韵、苍山、弦月等)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语文知识游戏、语文专业类论文及文学评论,被戏称为“杂家”。
出版作品有:《成语游戏》()、《拼音游戏》()、“小学生知识游戏丛书”()之《拼音游戏》《字词游戏》《成语游戏》、“中国古典文学十大家新传”(.6)之《古文领袖韩愈》《戏剧泰斗关汉卿》(与吴继路合著)。参与撰稿并已出版的书籍有:《古今中外哲理诗鉴赏辞典》(.8)《中国古都安阳》(.6)《文化古都——安阳》(农村版.3,城市版.1)《娘娘庙村志》(.4)。
曾任安阳市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个人简历被收入《中国百科学者传略》等辞书。
文章来自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