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传统佳节重阳节话重阳
TUhjnbcbe - 2022/11/5 11:43:00
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16/5629059.html

传统佳节——重阳节话重阳九月九日重阳节,九在古数中即为‘“阳数”,又为‘极数’。常喻天之高为‘九重’,地之极为‘九泉’,九也是信仰中受崇拜的数字,“九九”与“久久”同音,寓意长寿。重阳节最早三国时期就有记载,魏文帝曹丕曾有重阳节作诗宴饮记载:“往来岁月,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为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屈原《远游》诗中“集重阳入地宫兮”之句,那时已有菊酒,赏菊吟诗,但只限在诸侯王宫中进行。到晋代,陶渊明更爱赏菊,《闲居》写道:“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以后重阳节逐渐在民间兴盛。

到唐正式定法定节日,89年国家正式定重阳节为老人节,敬老日、祝寿节,体现国家对老年人关怀,重阳赏菊饮菊酒,佩茱萸、吟诗、祭祖、孝亲、扫墓、感恩与传统孝道相融合,大致归三方面:(1)孝文化古代各朝代虽诸子百家,思想各异,但对孝是共识,史书有记载“严延年传”其中一条,严氏即便离家千里,这天必要回东海扫墓,年年如此。没有孝就没有慈爱,不讲孝道,只能家不为家,国不为国,人心更冷漠,很多问题因不孝引起,社会提倡树立敬老爱老之风,应饮水思源,感恩祖先,孝敬长辈,从而更热爱祖国。(2)寿文化重阳登高是长寿文化习俗,祖先登高有辟邪、祈福、敬天及对天神的崇拜等等。如果生活在平原,重阳节一定会去高塔、楼、山岗相对较高场所登高,登高又寓意节节升高、人往高处走、步步高之意。登高产生大视野,带给人强烈的吸引力与感召力。古人心目中有尊高、仰高意识,兴建楼阁高台曾是古时的时尚,认为城市或近郊无高是遗憾的事,千百年来,文人百姓一直沿袭着登高的传统。重阳是秋尾,此时登高,绿色山川尽收眼底,心地顿时豁达,吟诗吐郁,亲人之思,天地之恩,感恩之心都从内心升起。有人称九月重阳登高可以称“辞青”,与三月“踏青”相互应。杜甫七言律诗“登高”最为有名:“风急天高猿啸啸,渚清河白鸟飞回。天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写这首诗时,杜甫年老有病,秋日登高远眺江景,内心生有悲戚的心情。(3)雅文化重阳节百花凋谢,唯有菊花竞放,历来人们喻菊为高洁之品,千姿百态,不畏风霜,却从不媚、不俗,更不争艳,古人尤爱菊,称菊有五美,其象征天道、厚德、君子、正直与长寿。重阳节赏菊、品菊酒,雅聚、赋诗、登高、佩茱萸……都是古代文人遗留的高雅长寿文化习俗。康熙大帝二十一年,在北海重阳节那天,与文武大臣共赏菊花,大臣请皇上赐诗,康熙即赋:《九日对菊》:“不与繁花竞,寒苞晚更香,数茎偏挺秀,嘉尔傲风霜”。古代文人墨客对重阳节的喜爱重视,留下余首诗作,是传统文化重要一部分。

一、重阳节经典故事孟嘉落帽孟出身名门,是晋国开国元勋陶侃的女婿,其女儿嫁给陶侃之孙,生了著名诗人陶渊明。出自《晋书》中《孟嘉传》。为桓温参*,君色和而正,温甚重之,九月九日,温宴龙山,参佐毕集,并著戎服,有风吹嘉帽坠落,嘉之不觉,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其举止。嘉良久如厕,温令取还之,命孙盛作文嘲之,文成示温,着嘉坐处,嘉还见,了不容思,请笔做答,其文甚美,四座嗟叹!释公元年,在荆州城,晋明帝女婿桓温大将*掌管长江中下游兵权,权势显赫。他见孟嘉待人谦和正直,甚是喜爱看重他,命他为参*。那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桓温率领幕僚到龙山登高设宴,席间一阵风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孟浑然不觉,依然风度翩翩,桓温示意大家不要声张,不久孟离席,桓温吩咐把孟的帽子捡回,并命同僚孙盛写文戏弄孟嘉,并把纸压在帽子下面,孟回座发现落帽失礼,不动声色,见帽底下的短文,孟非常镇定自若地把帽子戴正,从容拿起看了一遍,随即请左右取来笔纸,不假思索,即席对答,出口成章,写成一篇言辞超卓、幽默的佳作,为落帽失礼解嘲。桓温与满座宾朋阅后无不击桌叹服,佩其才思敏捷,气度不凡。孟被视为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之士,传为美谈。这个故事可想见当时宾主与幕僚亲密无间的情景。桓温位高权重,握生杀大权,却对孟如此宽宏仁义,孟则心胸坦荡,不卑不亢,不失儒雅风派。这种宾主融洽的佳境是当时社会文人士大夫阶层向往追求已久的一种最高境界。荆州龙山从此成为历代文人痴迷留恋的文化遗址。唐宋时落帽台是著名景点,凡去荆州的文人都去登龙山落帽台赏游作诗。这故事因陶渊明及后来李白、杜甫等一些著名文人大力彰显,青史留名。李白曾亲临落帽台,追思先贤,留下著名诗句《九日龙山饮》:“九日龙山饮,*花笑逐臣。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第二天离开时又赋诗《九月十日即事》。“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李白著)“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孟浩然著)“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兰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杜甫著)。

遗憾孟所做文章没能存世,另苏轼‘恨今世不见此文’曾代孟重新拟作《补龙山亡》传为佳话。再后就用龙山落帽、

1
查看完整版本: 传统佳节重阳节话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