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把双数叫做阴数,把单数叫做阳数,九月九日都是阳数,两九相重,故称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女儿节”等。年,重阳节被国家确定为“敬老节”。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已有在秋天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逢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到三国时代,节俗已经定型。
据南朝吴均《续齐谐记》记载:传说东汉年间,道士费长房预言其徒弟恒景家中在九月九日要遭大难,如果戴茱萸,饮菊花酒,到高山上去,就可以避难。恒景听他的话,全家人到山上去避了一天,回来看到家中的鸡、牛、狗、羊都暴死了。从此人们过重阳节,又有了九月九登高的习俗。
在重阳节当天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吃糕时,有人还在糕上插一小旗,以“吃糕”代替“登高”,以“纸旗”代替“茱萸”。还有的把节日所吃的糕点叫“重阳花糕”,寓意“步步登高”。
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及祭祀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所以重阳节,又称老人节,老人是社会应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