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字经过五千年的沉淀,厚重而又绝美。
厚重,是因为它承载了无数先人情感与智慧,悲欢与离合;汉字的优美,更是映照无尽的时空,古往今来的艺术家们,赋予了汉文字形式美与内容美。
形式美,体现在各种书法当中,草书肆意汪洋、一气呵成,行书读流云行水、潇洒灵动,楷书工整大气,端正又不失变化。
内容美则体现在整个汉文化中,比如,文人用汉文字书写诗词歌赋,经过有意识地排列,诞生了许多绝佳文章,而这些留名千古的诗词歌赋,又反馈给了汉字深刻的意蕴。
我们看到“锦瑟”二字,就会想到李商隐那段那段枉然的回忆;看到“红豆”二字,又想起王维笔下那不断的相思,看到“酒”不禁想起李白在明月下的狂歌,看到白居易的红泥小火炉。
就连二十四节气,念着名字,都觉充满诗情画意,唯美无比。
就像清明,我们会想到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说到寒露,我们会想到杜甫“月是故乡明,露从今夜白”,而今霜降来临,重阳又近,大家想到了哪首诗词呢?
我脑海浮现了苏轼的《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花蝶也愁。
霜降时期,大部分地区都到了枯水期,山河江湖水位下降,是以苏轼说水痕收。
后半句依旧是写水,秋水虽然不似春夏之水汪洋浩渺,却胜在清碧洁净,秋日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江中的沙汀露出水面,一片白色的蒹葭,随风摆荡,像是雪花翻飞。
随后,苏轼回写到了自己。这是他赠送给好友兼同僚徐君猷的词,是参加宴饮之后,重阳凭高望远写的,故而带着几分酒意。
望着霜降时分的清冷之景,渐渐醒了。而拂过的秋风,有些轻柔,嗖嗖的吹过,将残存的酒意也吹去了。
破帽被风吹得要掉了,可却没有掉,依旧眷恋着头颅,不肯被吹去。
这里的破帽是指那些功名利禄、官场的勾心斗角,苏轼用戏虐的语气,道出了自己想超脱出世,而又难以超脱的无奈之情。
用什么来度过这重阳佳节呢,就用美酒来陪伴这个深秋吧。这里化用了杜牧的但将酩酊酬佳节。
虽然同是饮酒,但苏轼并非用酒来麻醉自己,而是一种看淡那些争名夺利的事情,所以他才能从容的醉酒,而不是整日钻营、尔虞我诈。
这就是前人说的无欲则刚,不想着升官,不怕贬官,所以心中没有压力,可以一醉方休,这就像我们不想着升职加薪,不怕被辞退一样的,当然,不同的是,苏轼不在乎,我们在乎,所以苏轼才是苏轼。
万事到头都是梦,是苏轼偶像潘阆的句子,一字不差的照搬了过来。潘阆是比较早写豪放词的,苏轼还将他的作品写在屏风上。
照搬他人句子,这种事古人常作,比如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是一字不落的照搬前人之作。
而苏轼又增添了自己的意境。“休休”便是对“万事如梦”的补充,其实苏轼一直抱有这种观点,有很多“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如梦”的句子。
唐诗人郑谷有句“节去蜂愁蝶不知”,但苏轼认为,菊花到了明日,容姿就衰减了不少,蝶儿也能感受到美好已逝,所以要尽情尽兴,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
这首词历来都被学者忽视,虽然化用很多,但无疑是首佳作。从写景来说,此词写出了霜降的美。从写情来说,苏轼道尽了重阳的感慨。
由苏轼对世事如梦的看法,以及对明日*花的慨叹,可知他洒脱到了极致。如果有机会,就一展抱负,让这个梦更完美些,尽能力为百姓做些事,如果没有机会,那就随遇而安,不必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