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五十六岁的杜甫,在白帝城感慨身世,写下这
TUhjnbcbe - 2022/11/30 20:49:00
北京医院皮肤病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志当存高远的杜甫,很少在诗中提及儿女私情。他的诗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魄力;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深情。

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他鼓励世人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激励学子要勤奋,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他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感叹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唯美抒情,成为广泛传诵的名句。

杜甫五十六岁那年,在重阳节写下一首登高,被誉为七律之冠。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七律背后的故事,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奇妙之处。

杜甫离开成都后,辗转多地于年来到夔州,这一年杜甫已经五十六岁了。夔州都督柏茂林赏识杜甫的才华,对他照顾有加。他在夔州的这段岁月,亲力亲为,和家人一起在田间劳动,管理果园,生活有了保障,创作的灵感也如泉涌一般,汩汩不断。

不到两年的时间,杜甫就写了两百多首诗。这一年的重阳节,天高气爽。年迈的杜甫登上白帝城的高台,漂泊半生的他,感慨自己的遭遇,心情难以平复。远望萧瑟的树木,滚滚东流的江水,他写下了这首登高。

登高杜甫〔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首联,诗人借景抒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的秋日景色: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诗人站在高台上,秋风让人感到几分寒意。一个急字,说明已到深秋,秋风不再温柔;一个哀字,说明猿啸带着凄凉和悲哀。

水中的小洲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作渚。白鸟在小洲的上空飞舞徘徊,即使渚清沙白,也未能让它驻足。这里与苏轼在词中描绘的情景异曲同工。苏轼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杜甫说渚清沙白鸟飞回,都体现了孤独之感。

诗的颔联,是全诗的精髓,更是千古名句。登高望远,落叶随风而逝,枝头渐渐萧条;俯瞰江水,从远处滚滚而来,奔流不息,流淌了千年。韶华易逝,壮志难酬。诗人不禁想起那些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日子,那些寄人篱下的艰苦岁月。想起写下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想得最多的,还是天下苍生,这也是他备受尊敬的原因。

杜甫的律诗对仗尤为工整,字字皆律、句句皆律。苍凉不失大气,萧瑟中却有磅礴的气势。寓情于景,出神入化,毫无雕琢之感。

诗的颈联,从写景过渡到抒怀,自然贴切,让读者感同身受。万里悲秋常作客,形象地写出诗人多年来客居他乡的无奈和艰辛。诗中的万里形容远离故乡,多年漂泊比喻成常作客,又让我们分明看到一个孤独悲凉中透着坚强、不肯向命运低头的老人,眼中含着泪、嘴角却带着笑,怎能不让人动容?

百年多病独登台,这里的百年代指晚年。多病,说明诗人疾病缠身。奔波劳碌的生活摧垮了诗人的身体。如今,他已渐渐老去,但是生活依然很艰苦。独自登台,更是增加了孤独和凄凉的感觉。

唐代,人们很重视重阳节。那一天,亲朋好友相约,登高祈福,遍插茱萸。远离家乡的王维就曾在诗中感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应亲人团聚、欢声笑语的节日,杜甫却一个人登上高台,忧国忧民。他伤心难过的不止是自己的生活和前途,更是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诗的尾联,回到现实。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新停,指才刚停止喝酒。潦倒经常和贫困搭配,突显一个人的囧况。晚年的杜甫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戒酒。他的两鬓增添了许多白发。艰难苦恨,更加渲染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之情。

整首七律,由景及人的过渡非常自然,每一个字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字句的锤炼到了炉火垂青的地步。少年时的杜甫无忧无虑、身体健壮、精力充沛,调皮可爱,他的诗中曾这样写道: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看来,少年的顽皮可爱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杜甫出身士族之家,天资聪颖、酷爱学习。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做成一囊。与他同龄的孩子,还是懵懂无知的状态,杜甫却俨然是神童般的存在,让人羡慕不已。他的少年更为忙碌: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反映时代的变革,百姓的生活。他性情豪爽,疾恶如仇,性格刚烈。正如他对自己的评价: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杜甫博采众长,吸取前人诗词的精华,让唐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成为后世的榜样。元白二人发起的“新乐府运动”,李商隐的讽喻诗,都深受杜甫的影响。

五十六岁的杜甫在重阳节写下的这首登高,被称赞为七律之冠,当之无愧。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十六岁的杜甫,在白帝城感慨身世,写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