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10月28日电(记者杨稳玺、孙晓辉)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而与此同时,从*府组织机构到民间企业团体,多方施策令老龄事业和产业加速发展,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丰衣足食老有所养
“过来后生活挺不错的,人多热闹。现在不太想回原来那个家了,每天就回去看一眼,赶快又回到这里。”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大羊镇后魏雪村幸福院老人冯德兰说。
老伴过世多年,儿女不在身边,幸福院让冯德兰找到了“家”的感觉。东平县民*局局长李强说:“老人每月只需交160元,村里再给一定生活补贴,不仅能在幸福院吃饱、住好,还有棋牌室、蔬菜园等活动场所,生活可丰富了。”
近年来,从城市社区到乡镇农村,各类养老机构在神州大地上势如雨后春笋,不少老人选择入住养老机构,既解决了晚年谁来照料的难题,又能够结识新的伙伴朋友。
除此之外,各地也在大力推进社区养老,据了解,重庆年内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达1000个,河南今年启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00个以上、智慧养老示范社区50个,江西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微型社区养老院,老年人的养老方式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
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我在老年大学授课11年了,最近特别忙,‘十九大’嘛,要把*的精神宣传好。”周龙拿起一沓卡片,记者看到上面有的画着思维导图,有的写着授课关键词句,从2006年起在宁夏石嘴山市老年大学担任历史、时*教师的他,每周上一次历史课,每月上一次时*课。
“让所有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让有能力的老年人发挥余热,是老年大学的应有之义,我们大学是全日制,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课程,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中坚力量必须是退休老人。”石嘴山市老年大学副校长裴爱霞告诉记者,不少从这里学成毕业的老人回到社区后,凭借自己所学已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退休后被返聘继续承担一定工作,各老年协会吸纳老年人开展多种活动,老年大学为老年人群互学互教提供平台……近年来,各地都以各种形式为老年人“老有所为”提供良机。
2000年,武尔可从青岛煤气用具厂退休后,就投身社区工作。10余年来,每当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遇到报箱坏了、院内雨水池堵了、建筑垃圾乱堆乱放等问题时,武尔可总是及时妥善解决。2014年,“武尔可工作室”成立,成为社区第一个百姓家门口的志愿服务阵地。“能为居民、为社区做点事儿,是我的荣幸,我也能从中得到许多温暖。”武尔可说。
兴之所至老有所乐
老年团、夕阳红旅行团、候鸟式异地旅行养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将目光瞄向远方,外出旅游成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已占整个市场的30%左右。
陕西省的罗秀娟每年都会和老伴到祖国各地走走,看看大好河山。她说:“我们虽然年龄大了,但时间比年轻人充裕,错开旅游高峰到各地走走看看,既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只要还走得动,我会一直和老伴旅游下去。”
北京的王竹老人则在儿女的帮助下,在海南买了套小房子,每到冬天,她都会和老伴一起去那里住上几个月。“老人辛苦了大半辈子,我们做儿女的会尽最大努力让他们的晚年开心、幸福。”王竹老人的儿子说。
除了外出旅游,老人们在家门口的活动场所与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扇子舞、太极拳、空竹嗡嗡作响,自乐班吹拉弹唱……无论寒暑,每天早晨的宁夏银川市中山公园里总能见到进行各种活动的老年群体。63岁的张秀兰说:“这几年市里面公园多了,大家增加了许多聚会的好去处,不同公园里的同一项目锻炼群体还可以互相‘切磋’,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