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语文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汉字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jie)水何淡淡
B.山岛竦峙(shi)左迁龙标
C.秋风萧瑟(se)夕阳西下
D.子规啼(ti)枯籐老树
C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A项应为水何澹澹;B项应为山岛竦峙(zhi);D项应为枯藤老树。故选C。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歌以咏志(用)风正一帆悬(挂)
B.乡书何处达(送到)老树昏鸦(傍晚)
C.星汉灿烂(星星)海日生残夜(升起来)
D.次北固山下(停宿)古道西风(秋风)
C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的词语解释有误,星汉灿烂中星汉的意思应该是银河。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枯藤/老树/昏鸦
C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C项的停顿不准确,应该为:杨花落尽/子规啼,这是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的并列关系的一句诗。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D
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和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D项有误,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欢快的心情的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天涯漂泊游子的惆怅凄苦及思乡之情。
5.根据要求默写。
(1)《观沧海》中展现海岛勃勃生机的诗句是:,;展现大海的壮丽景象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崔颢在《*鹤楼》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也有两句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涨潮时水面宽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乡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明月以抒发思念家乡、怀念朋友的感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1).(1)日月之行(2).若出其中(3).星汉灿烂(4).若出其里(5).(2)夕阳西下(6).断肠人在天涯(7).(3)海日生残夜(8).江春入旧年(9).潮平两岸阔(10).风正一帆悬(11).乡书何处达(12).归雁洛阳边(13).(4)我寄愁心与明月(14).随君直到夜郎西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多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诗人的远大抱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6.(·内蒙古呼和浩特)金秋十月,学校开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承习俗
(1)古代诗歌中,月是常见的意象,下面与月有关的诗句中,哪两句写到了传统节日?(______)
A.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2)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唐代诗人在传统节日记事抒怀的作品,《九日齐山登高》是其中的一首,请你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你注意到这首诗中描写的节日习俗了吗?请写出你学过的同样描写这个节日习俗的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学对联
(3)对联的基本要求:
①必须是两句,而且这两句字数一样多。
②头一句与第二句所用短语的结构与词性应当相同或相似,即是说必须形成对偶的修辞格。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句就可以称作对联:国家富强是主谓短语,人民幸福也是主谓短语;国家与人民都是名词,富强与幸福都是形容词。
③两句的内容必须有必然的联系,如果内容没有联系,即使符合前两点要求,也不能叫做对联。
④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
请根据对联要求,解答下面的问题。
你认为下面三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请具体说出两个理由。
A.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B.百花迎春满地香,幸福临门多喜气。
C.东风化雨山山翠,*策归心处处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C(2).(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3)B项两句中,满地香与多喜气不构成对偶(或短语结构与词性不同)。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而香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而气是仄声。故B项不可以作为对联。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学习古诗不仅要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还要对诗歌内容、抒发的感情都非常熟悉。此题C项写的是中秋节,所以应选:C。(2)此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此诗的分析能力,还考查了对古诗的正确默写。做此题首先要明确古诗描写的季节,江涵秋影雁初飞,有此句可断定是秋季,秋季有中秋节和重阳节,而重阳节又叫做登高节,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由此句便可断定是重阳节,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3)做此题首先要根据材料熟悉对联的基本要求,根据要求去判定哪项的内容不可以作为对联。对联必须构成对偶,词性必须两两相对,而满地春与多喜气不符合这一要求;此外根据上联最后一个字应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为平声,作出分析,春为平声,气为仄声,所以也不符合要求。
二、阅读
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后面的问题。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