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他是云南大学校长,也是国际一流数学家,可
TUhjnbcbe - 2023/3/12 19:07:00
彭洋的号怎么挂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4704266345646313&wfr=spider&for=pc

《数学家三书》第一书文/王事情

(本篇字数约字,全部读完最多10分钟)

年,著名艺术家熊秉明先生将自己历时三十九年、亲手制作的两座父亲的铜像带回国内,一座捐赠给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另一座捐赠给了云南大学。在一篇短文中,他写道:

有曾经认识先父的,或曾与他共事,或是他的学生,我希望他们能从这塑像追忆起他当年的神态和他为人为学的风格。至于年轻的一代,对他们来说,这铜像的人物已属于相当遥远的历史。我希望他们知道这是近代中国科学史上奠基的一代。我希望今天的学子们走过这铜像之前,不觉得有断沟,有距离,而能够感到前行者对来者殷切期待的目光。

熊秉明先生的父亲到底是谁呢?

原来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先驱”的熊庆来先生,生于年,20岁留法,年归国,曾任教于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东南大学、西北大学、清华大学,最后在年~年间接任云南大学校长,是云南建校史上任职时间第二长的校长。熊秉明为熊庆来的次子,当他来到这座历经风雨沧桑的云大校园,其父已经逝世去二十三年之久,而自从年以来的三十五年间,父子间也再未谋过面。

这几个时间节点如此重要,以至于竟有了些家国命运的史诗味道。

一、弥勒到法国的距离

世人皆知弥勒佛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但在我国的云南省有一个县也叫弥勒。据专家考证,此弥勒非彼弥勒佛,而是彝族文字中“红壤之乡”的意思。

弥勒县中有一村,名息宰村,村中有一户姓熊的人家,祖上出自江西,随清*戍边而安居落户。年9月11日,这户人家生下一个男丁,取名庆来,字迪之。熊家自祖父起家境渐渐殷实,到父亲熊国栋这一辈,已经可以当个甩手掌柜专门做学问,而日子竟还有进项,可以说相当不错了。父亲为庆来找了私塾先生教授四书五经,如此直到十二三岁,小庆来一直在学堂里念着子曰诗云。

息宰村偏远闭塞,离县城要走两天,离最近的由法国人修建的火车站开远站要走一天——这大抵已经注定,法国虽是远在欧陆的异国,但对熊家人而言,也不过就在近前,而这个认识终将对熊家产生深远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开远站属于气势磅礴的滇越铁路途经车站,这条铁路从昆明出发,终点在越南海防港,全长公里。它事实上是法国人为了全面掠夺、控制云南而生,大清在年的镇南关大捷中虽胜犹败,法国占领越南;年两国议定铁路入滇;年,滇越铁路越段开建,年完工;紧接着年中段开工,年全线贯通。

熊庆来13岁时随奉命出任赵州(今大理凤仪一带)学官的父亲外出就学,先学于庄从礼、赵凤韶两位先生。两位先生都是新派人士,皆擅洋学,他们带给了熊庆来法语及数学的基础知识,还间杂一些博物学等自然学科的入门知识。因为欣赏此子天赋,因而两位先生建议熊父将他送往昆明读书。年,在父亲的反对之下,熊庆来依然坚持己见并考上了省城的云南高等学堂。这所学堂其实就是外语学校,教授英语、法语、国文和数学等科。

年,16岁的熊庆来从高等学堂的预科升入本科,随后回到弥勒,奉父命成亲。这年的冬天,他辞别祖父母、父母和刚成亲不久的妻子,独自一人再次回到了昆明。

同年,开远站建成通车。

此时,离千年帝制的结束还有三年。整个中国风雨飘摇,对外战战皆败、丧权辱国,对内残酷剥削,人民抗议活动风起云涌,民族危亡,无过于此时。云南这边也并不宁静,英、法自殖民南亚成功,就没有一天不想着北上侵吞中国。如年的保矿爱国事件以及英*入侵片马事件等。熊庆来当此乱世,也与那个时代所有的热血青年一般,想的是救亡图存、支持革命。也正是在这股时代大潮中,他坚定了读书救国的理念,并为之践行了终身。

自清末开始,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心情愈加急迫,并先后形成了留学美、日的高潮。年,辛亥革命成功的第二年,云南当局筹划派遣学子赴欧美留学,在云南教育司主持的留学考试中,经过层层选择,最终选定13人能加公费留学,熊庆来名列第三,赢得了去比利时学习矿业的资格。

要出云南,滇越铁路乃是必经之路。

弥勒到法国有多远?

并不远。

对于今天强大起来的祖国来说,从弥勒到昆明多公里,动车半个小时,票价最便宜的34元。再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坐航班直飞巴黎,全程20多个小时。全趟下来,会算计的话,多块钱就能搞定。

然而弥勒到法国又很远。

先走两天山路到县城弥勒,再坐小火车到开远站。接着坐大火车到终点站的越南海防港,再改乘法国轮船到马赛,接着再转几道车去比利时,其中周折极多,在路上共需花费半年多的时间。

临去之前,熊庆来赋诗一首:

祖母爱孙爱不溺,出言明达警姻戚。乘风破浪是前程,起舞正期效祖逖。

是年,他20岁。

二、八年:收获和遗憾

大诗人陶渊明说自己“爱重九之名”,重九就是重阳节,在这天“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持醪就是饮酒,可见至少在魏晋时期,已经有了在这天饮酒、赏菊的习俗。大抵也正是从此时起,庆重阳必定登高、必定赏菊。

熊庆来的妻子姓姜,因为生于农历九月九日,所以起名叫做姜菊缘。姜女士是弥勒当地一位教师的女儿,年两人结婚之时,她也正好16岁。

熊庆来这次回家,是因为接到了父亲的来信,说是祖母病重盼孙儿回家。回去之后才知道家里给定了亲,单等他回来成婚了。但在此之前两人从未谋面,自然也谈不上了解,更不用说有什么感情,相信熊庆来当时是想过逃婚的,他毕竟在省会城市见过世面,倘若不是考虑到祖母和父母一番殷切心情,说不定就离家出走了。

然而菊缘是典型的旧式人家的女儿,没上过一天学,她不像熊庆来那样见过世面,但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作主,即使不同意这桩婚事实际也无法可想。可是在进洞房前的一个举动,她已知命运待她不薄。

按照习俗,进洞房前新娘要向新郎叩头,当地谓之“挑水头”,意思是这个头叩完后,往后家里挑水这些粗糙活计就仰仗丈夫了。叩头之后,新郎还要跨过新娘的头顶,意思是以后老婆该当任由老公欺负。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当菊缘向熊庆来叩头之后,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熊庆来摒弃了封建礼教的传统,反而向她深深地作了个揖。这让新娘十分感动,也赢得了到场宾朋的众口称赞。

而在洞房里,熊庆来撩起新娘红盖头那一刹那,也首先看到了姜菊缘那双明亮的、会说话的眼睛。两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就此一眼万年。很多年之后,熊庆来回忆起当日初识容颜,仍记得那双灿若晨星的眼睛;而在姜菊缘的心中,也仍记得那个向自己作揖的小先生。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随着熊庆来回到昆明继续求学,才嫁入熊家半个月的新媳妇就开始荆衩布裙操持家务。四年后熊庆来赴欧留学,夫妻俩短暂相聚得几日又即分别,为免牵挂,姜菊缘对丈夫说:

“你放心地去念书吧,家里的事不用挂,我会好好地侍候太婆、孝敬公婆的。我们孩子出世后,我一定会好好地把他带大,你先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吧。”

于是熊庆来说如果生男,则取名秉信;如果是生女,则取名秉慧。

两人这一分别,又比上次分别多了一倍时间,八年!

对熊庆来而言,这八年是忧愤交织。

经过了欲生欲死的半年旅程,船上七个中国学生分赴法国和比利时。与熊庆来同行的是杨维浚,到达比利时后,两人先被送到预科班补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正学得有声有色之时,适逢一战爆发,两人只好转赴法国,进入圣路易中学算学专修班,打算以后报考巴黎高等矿业学校。然而随着战火蔓延,这所学校不得不关闭,他们的矿业报国之路就此被卡死。

杨维浚很快做出了抉择,另学化学。熊庆来却陷入痛苦的迷茫中,他先就读了电工学校,发现不感兴趣后又回到圣路易中学继续算学,并到另一所大学的理科旁听。陷入苦恼中的青年迫切需要一个人生导师为他确立航向,正在此时,法国一位很有名的老师告诉他: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数学的发展带动着所有科学的发展。数学领先于所有科学,要发展科学,数学一定要先行。

如果说之前数十年接触的算学使熊庆来触摸到了通往数学世界的道路,那么这番话的作用不啻为他直接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自此熊庆来方才立志以数学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就此不易。而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终身目标,从此余生都围绕这个目标散发光和热,是能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的,这种能量我们通常目之为“开挂”,然而在看似一帆风顺的背后,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苦痛。

年夏天,熊庆来取得了格洛诺布大学的高等算学的证书,随即转入巴黎大学学习。孰知年底,他便染上了严重的肺结核,原来他在照顾患有肺结核的同乡好友李汝哲时,不幸自己也染上了这种可怕的病症。李汝哲是同期云南赴欧考试的第一名,名次犹在熊庆来之上,可是因这一场大病,只坚持了几月,就于年1月客死在法国。眼看着继续这样下去,熊庆来也难免步李同学的覆辙,主治医生建议熊庆来去瑞士疗养。万幸,熊庆来在瑞士遇到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年轻医生,医生为之进行了全面的体检后发现,熊庆来不光患有肺结核,还有严重的肋膜炎。他们马上进行了手术,从熊庆来的腹腔里抽出了好几管血,这样他才慢慢痊愈起来。

但上好了发条的人生是不能也不敢慢下来的,一旦病愈,熊庆来立即就近进入了法国的蒙柏里大学再次学习。此后一年半时间里,他陆续获得高等微积分、理论力学、理论天文三个学位,并获得理科硕士学位。年,他又转入马赛大学,经过一年如饥似渴的学习,获得高等普通物理学证书。

八年旅欧生涯,熊庆来共计就读于四所大学,获得五个学位证书。荣誉的背后是艰辛,家国天下、个人得失,无一步不从砥砺中来。因国内局势动荡,有时候云南省*府给留学生的每月汇款不能准时汇至或者无由中断,熊庆来常有断粮之虞,他不得不节衣缩食,有时候靠自己勤工俭学。同窗早逝不曾打垮他,满身伤病更不曾击倒他。至于灯红酒绿的场所,更是绝不敢想,他曾在一封家信中写道:

酒店、戏院、舞厅男不喜入。光阴易逝,努力攻读为要。

缘何至于此等苦行僧的境地?熊庆来自己也做出了解释,只因:

廑念祖国危亡,云南尤殆,要励志向学,勿浪掷分寸光阴,务以造就有用之学回来报效祖国。

这个想法在今天看来,是如此朴素;

却又如此珍贵。

年秋天,熊庆来学成归国,时年28岁。

三、桃李满天下,成就数学先驱之实

年,熊家祖母仙逝,熊庆来未能送终。

祖父迎娶祖母时,因家贫没人抬轿子,是他自己和一位朋友用一把旧竹椅把新娘子抬了回来。他抬回来的这位女子是个女中豪杰,她自进门伊始便誓言要让熊家振兴。她勤俭持家,省吃俭用也要供几个孩子读书。此举堪称远见卓识,熊父后来成为儒学训导,以毕生治学为兴趣;熊庆来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以及在数学史上取得的杰出成就,都发韧于祖母此举。

说也奇怪,自从娶了祖母后,祖父的生意也渐渐有了起色,后来更是不愁吃穿、家兴业旺。而自熊父这一代起开始读书,以熊庆来为代表的第三代走出国门看世界,成为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以熊秉明先生为代表的第四代更是旅居国外,见证了地球村中的天涯若比邻。人说,一个贤内助可以福佑三代人,信哉斯言!

祖母去世后,熊庆来一直将一张祖母抱着曾孙熊秉信的照片放在身边,直至去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位老人家对孙子熊庆来的影响之巨,老太太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干劲、为了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吃苦耐劳、远见卓识等方方面面,对熊庆来都影响巨大。

可以说,她是除了法国那位数学老师之外,熊庆来人生巨舰中又一位重要舵手。

熊庆来和祖母是典型的隔辈亲,但祖母对他也并不骄纵,小时候赤日炎炎,祖母会带他去田间地头劳作,告诉他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14岁时因去昆明读书而与父亲争执,父亲一怒断了他的生活费,是祖母用自己的私房钱偷偷支持他。及至留洋,家人皆有犹疑,亦是祖母一锤定音说“莫要为我耽误孩子的大好前途”,熊庆来诗中说“祖母爱孙爱不溺”,正指此事;及至国外上学,每有家信,熊庆来必祝“祖母以次安好”……

祖母的精神伴随了熊庆来一生。熊氏归国之后,便即执教于云南甲种工业学校,一学期后接到国立东南大学的聘书,在这里他创办了东南大学算学系并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因为没有教材,直接用国外的教材又是不适合的,熊庆来亲自编写了《平面几何》、《球面三角》、《方程式论》、《解析函数》、《偏微分方程》……以及物理学的《力学》、《动学》等十余种教材,后来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是中国大学教育最早的教材之一。

学生方面,则有严济慈(物理学家)、胡坤升(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周雪鸥(近代数学先驱)、赵忠尧(物理学家)、唐培经(数学家)等等。学生严济慈家境贫寒,后无法负担赴欧学费,是熊庆来及其他教授一起对他进行了资助,熊家其时已经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过得也甚是窘迫,穷困之时甚至要去当了惟一的一件皮袍,即使在这种条件下,熊庆来也不曾断了对严济慈的资助,真可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后来严济慈又以同样的精神资助了杨承宗(放射化学奠基人)等人,将希望的薪火传承了下去,这就是最好的报答了。

年秋,熊庆来受聘西北大学数理化系系主任,适逢战乱,于年夏重回东南大学,同年到清华大学筹建算学系。年,他成为算学系系系主任,又编写了包括《高等算学分析》在内的五六种教材,同样被商务印书馆出版,被视为当时国内最高水平的理科教材之一。在清华,熊庆来发掘了数学天才华罗庚,因为华罗庚是我构思的《数学家三书》系列的第二篇,因此具体过程留待下篇细说。

年以后,熊庆来主张并聘请了世界级著名学者罗伯特·维纳、哈达玛来清华任教。维纳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在清华大学与李郁荣合作研发出了电子滤波器。哈达玛则是法国数学大师,是当时世界上数学与物理学的权威。严济慈、华罗庚在《纪念杰出的数学家和教育家熊庆来先生》一文中说,两位访问学者的到来“对于微分方程、调和分析等现代数学理论在我国的传播或进一步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截止年7月回到桑梓之地就任云南大学校长前,熊庆来先生从事教育事业十六年,在数学史上留下了“最光荣的一章”,东南、清华两校的数学系从筚路蓝缕的草创到成为行业翘楚,最终成为全国甚至全世界著名的学术中心,先生无不参预其事,功居第一。

他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先驱”,正是这些原因。

四、熊氏无穷极与云大校长,孰者为高?

年7月,熊庆来前往瑞士苏黎士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位与会的中国数学家,中国数学之得到国际社会承认之地位,已不问可知。遥想数十年前,他独自舔舐着自己的一身伤病在瑞士疗养,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像那些不幸的同窗一样客死他乡。十五年弹指一挥间,谁又能想到当初的不名少年,已成为代表一国之数学家呢?

人生四十而不惑。年的熊庆来正好四十岁,他此时已然功成名就,也已经为多灾多难的祖国奉献了十几载青春年华,培养了数不清的天骄学子,以他的学界地位,余生本可以完全躺在功劳薄上吃老本。然而,许是冥冥中祖母的鞭策,许是血荐轩辕的终身誓言的激励,许是未绽放最绚烂的学术光彩终不肯白活人生一场的不甘,使他在不惑之年,又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函数论领域分为有穷级函数与无穷级函数两大方面,法国数学家波莱尔在对有穷级函数的研究上获得了完美的定理,但在无穷级函数方面,却一直缺乏与波莱尔相媲美的成果。熊庆来这次访欧,打算在法国停留两年进行这方面的深入研究。

这两年假期有一年是清华的带薪例假,超期的一年则是自己主动申请。在出发之前,他对家人做了妥善的安排,大儿子熊秉信此时已经就读于清华大学地学系,妻子姜菊缘带着另外三个小一点的孩子回南京邓府巷居住(那里有早年熊庆来家买的一套房子,这样可以减少在北京的开支),熊庆来则带着老二熊秉明远赴法国。

熊庆来埋首在法国普旺加烈学院的图书馆里皓首穷经两年,不断思考、验证和演算,最终绽放出了最惊艳的光芒。年,熊氏的论文《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不但在法国数学界、并且在国际数学界都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他在这篇论文中定义的无穷级函数,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又称“熊氏无穷数”,又称“熊氏定理”。

这种荣耀没有办法批发,即使到现在,国际上也鲜少有以科学家个人的名字命名的重要研究成果。

这个定理对后来世界数学中的中函数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说还有人对之前的熊庆来有所质疑,那么这个成果一出,已足以使所有人闭嘴。

熊庆来的学习精神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生命不息,进取不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年6月,巴黎大学授予熊庆来博士学位。

按道理说,熊庆来此时荣耀等身,只要他愿意,欧美国家都会向他伸出橄榄枝,让他入籍工作。熊庆来为祖国奉献了十几年,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早在三年之前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本开始全面侵华,祖国山河破碎。学者所求,不过是乱世中一张安静的书桌,平心而论,熊氏要与祖国进行切割,此时正是最好的机会。

可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年秋天,熊庆来又回到了清华大学工作。直到年初夏,他接到了后来被称为“云南王”的龙云发来的电报,邀他回家乡昆明出任云南大学校长。

于是,阔别桑梓十五载后后,熊庆来又回到了云南。从此,他达达的马蹄不再是美丽的错误,他不是过客,他已是归人。

先生在云大校长任上一共12年(年~年),是为第四任校长,也是在任时间第二长的校长(第一为胡泮生,~年在职)。12年之间他夙兴夜寐,实现了自己上任伊始喊出的目标:将这所僻处西南的二流院校建成媲美清华大学的“小清华”。

他慎选师资、严格考试、整饬校纪、充实学校设备、培养研究风气,还扩大了校址,增设了云大附中。由他作词、赵元任作曲的云大校歌至今传唱:

太华巍巍,拔海千寻;滇池淼淼,万山为襟。

卓哉吾校,其与同高深。

北极低悬赤道近,

节候宜物复宜人。

四时读书好,

探研境界更无垠。

努力求新,以作我民;

努力求真,文明允臻。

以作我民,文明允臻。

即使在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里,他也没有放弃。年后,日寇经常轰炸昆明,熊庆来经常冒着炮火独自前往学校处理校务。后来不得已的情况下,云南大学往云南各地搬迁,熊庆来又对大家一一安抚,去动员那些不愿意搬迁的教授或学生。战时物价奇高,教员微薄的薪水常常入不敷出,熊庆来自己家的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有的教授无奈,甚至只能另谋生路……就这样,终于也坚持到了年抗战胜利,又着手回迁各院校回昆明,并增设航空工程系、物理学系等。西南联大回迁之时,熊庆来为了提高云大的办学质量,不惜亲自去“挖墙角”,努力争取联大的教师、研究生、优秀的本科生,战时各迁滇机构中的外省籍学者、专家、留学生等到云大工作,其中兰蝴、李念秀、叶日葵、彭望雍、魏登临、朱彦丞、金琼英等皆为其中佼佼者。

在12年里,一所战时东奔西跑的西南二流院校,一跃跻身于全国著名高校之列,被《大英百科全书》评为30所著名中国大学之一,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为15所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作为熊庆来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熊氏无穷极”奠定了他的学界地位,使他不是靠博士头衔、而是靠实打实的学术成就屹立于世界数学家之林;云大校长的任职则让他践行了自己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归根结底是朴素的,却与祖母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及他本人青年所立志的“教育救国”理念是一以贯之的。

无疑地,他的两个身份都非常成功,但到底两个成就孰高孰低呢?

于公于私,大概都应以后者为是。

五、菊缘

妻子姜菊缘,有点像又一个祖母。

这世间可能确实有命定的夫妻,从两人的年纪就能看出他们的缘份——他们生于同年同月。其次就是姜菊缘的性格,世人评其,多以“深明大义”誉之。两人16岁成亲后没过几天,熊庆来就去了昆明读书,由姜氏女变为熊家妇,她没说什么,用不争不闹支持了丈夫的学业。20岁熊庆来留洋,两人一下子又分别8年,据说丈夫刚离家不久,父亲就又纳了一个小妾,菊缘颇受欺辱,却默默忍受了下来。后来熊庆来为了研究出国两年,又是姜菊缘一个人带着两子一女在南京辛苦经营了两年,日子最窘迫之时甚至需要自己在院子里种菜,而将空着的房间出租换些钱来补贴家用。

在如今看来,姜菊缘身为教授夫人、校长太太,应该是享尽清福才是,然而事实却是,在两人几十年的相守中,多的是天各一方的孤寂、山河破碎的大时代中的奔走……今人看来该当幸福无比,实则在真正的大时代中,谁又不是惨淡经营呢?

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们、那一辈人对苦难生活的淡定和从容。

很多年后,熊秉明先生回忆起父亲的性格,以“平实、诚笃”概括;回忆起父亲的爱好,只云父亲喜欢简单朴素的生活,也爱收藏、爱写字、爱听戏、受诵读古诗,诸种爱好之中,着重提到了父亲喜欢菊花:

住清华园西院时,每到秋初,便向学校的花房订十数盆各色的菊放在石阶的两旁,一两个月,院里充满“秋菊有佳色”的氛围。

菊花,菊缘。

姜菊缘生于九月九日重阳节,而熊庆来比妻子小了三天。每年生日,两人一向都合并在九月十日这天庆祝。庆祝的方式也简单,头天晚上菊缘亲自和面擀面,用鸡蛋和面,擀得极薄、切得极匀。第二天再选一只上等的鸡炖出做汤,一家人就在快活的气氛中享用这鸡丝寿面。鸡肉、面条、鸡汤都透着浅浅的明亮的金色。

这一天就此印几个孩子的心目中,使他们莫不以为“那是人间无上的美味,远远超越一切豪奢的蛮腻”。

虽处乱世之中,但这一刻又是何等的安谧啊!

姜菊缘女士在95岁高龄之时仍然精神矍铄,谈起已故去十八年的熊庆来先生时,依然充满了感情。从她的话语中,不时会下意识地讲起一些数学名词,比如函数、方程、微积分……她对这些词语其实并不懂——她没上过学,但却又充满了异样的熟稔。

年,姜菊缘辞世,享年97岁。

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什么呢?

其长孙女的话可以作为回答:

祖父、祖母从来认为把金钱、财产留给后代毫无意义,要给后代的是勤奋学习的精神,为国为民而尽力的思想和品德。

~~End~~

熊庆来先生对家人要求严格,为避嫌疑,要求儿子熊秉明不要报考云大。女儿熊秉慧某一天生病,害怕上学迟到,想坐父亲的人力车去学校,熊庆来严肃地告诉他:“这是学校的车,你不能坐。”

先生的一生,用四个字形容,可谓是“从未负国”!

这就是数学家的风骨,也是数学的荣耀。而今天要给大家推的书,也是一套数学书。让孩子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应该从小抓起。

作者也要吃饭,每篇深度图文都得写四五天才能完工,字数都在五千以上——本篇更是达到了多字,可以说从未糊弄过,然而大多数时候收益不够买一屉小笼包。所以在文章的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套给孩子的《数学三书》,而我写的《数学家三书》预计三篇,两者高度契合。

这套书是著名教育家刘薰宇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第一本是《马先生谈算学》,以第三人称“马先生”的口吻书写,主要围绕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收集了多道题目加以解释。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本书收录都是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随处拾来的数学文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枯燥、繁难、令人头痛的数学题材和算法,趣味丰富,令人爱不释手。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比较系统地说明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他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之下,原本抽象、枯燥的高等数学内容,只要学过初等代数和几何的人,都能毫不费力掌握。

你们买一套,我能再赚一屉小笼包;不买,请原谅,并请无视,当然也可以为本文点个赞。

当然,这套书确实不错,众多大神推介,可谓有口皆碑,目前是头条平台最畅销的数学普及读物,没有之一。

原价99元,目前可以领取“满60元减9元优惠券”,算下来仅售69元,还是非常划算的。

给孩子的数学三书全3册原来数学可以这样学马先生谈算学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42购买
1
查看完整版本: 他是云南大学校长,也是国际一流数学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