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而清明节的由来也有一个凄美的传说,那么清明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先放一放,先把古诗《清明》预习完,我们再来聊聊清明的由来。
清明·唐·杜牧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写到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而清明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很多小学生现在还能回忆起去年清明节和全班同学一起前往烈士陵墓扫墓的情景,然而今年清明节由于疫情的原因,很多地方并未组织实地扫墓,而是以网上祭拜和集体默哀的形式表达对逝去烈士的哀悼之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杜牧写的这首关于清明的七言绝句,并体味一下杜牧眼中的清明是什么样子。
清明·唐·杜牧01预习步骤
一、弄清生字。
在我们拿到一篇新的课文时,最先是要解决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在学习古诗时也是一样,当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时,就要借助工具书查询它的读音,理解它的字义。
在这首古诗中,一共有“*、酒、牧”三个会认的生字,和“欲、*、借、酒、何、牧”共六个会写的生字。
生字表这里要注意区分“*”字部首是“*”。而常常有人将“云”当作它的部首,认为部首就应该“从简”。实际上部首是字典、词典根据同一偏旁的汉字所立的类目,而字典上并无根据“云”立的类目,所以在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只能查“*”部。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兄”字的部首是“儿”。在部首查字法中,查“口”部,也能查到“兄”字。
二、理解字词。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节日。雨纷纷:细雨绵绵不断。断*:形容十分忧愁。借问:请问、询问。遥指:指向远方。
三、弄清诗句的含义。
清明时节细雨连绵不断,路上行人心中充满伤感愁闷。询问哪里有卖酒的地方,放牧的孩童将手指向远方的杏花村。
02学会赏析
通读理解。
通过大量诵读,重视语感的积累是学习古诗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而学生在诵读时,学生还应注意展开联想,想象诗人描绘的景象,读想结合,以读促想,以想促读,读想互动。学生还需要调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拓展,从而使诗词秒回的画面更丰富、充实和完善。
我们看这首诗,它写的是清明节的景象。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天气。诗人独自漂泊在他乡,又恰好碰到这个特殊的节日。遇上特殊节日也就罢了,还遇到“纷纷”细雨,更增添了“行人”远离家乡的离愁别绪。“欲断*”表现了诗人愁苦的心境。正因为心情愁苦,所以才会想“借酒浇愁”,想“一醉方休”,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下两句。
在诗的后两句中,一问一答,创造出意境的转换,使愁苦的心情转悲为喜,诗的格调也上升不少。
03课后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ínghún(________)jièwèn(________)
mùtóng(________)yáoyuǎn(________)
二、辨字组词。
请(________)清(________)
*(________)魅(________)
牧(________)牡(________)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清明》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的景象,“________”表现出了人们悲伤的神情。我还能写出一首描写清明节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阅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其一)《元日》预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跟着老师一起预习
小学必背古诗丨杜牧诗词集锦
小学必背古诗丨王维诗词集锦
清明节:用什么寄托我们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