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重阳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善生活养有道
TUhjnbcbe - 2023/3/22 21:08:00

我们都喜欢过节日,因为节日让我们快乐。孔子描写节日的文化意义说:“百日之劳,一日之乐。”日本民俗学者樱田胜德说:“节日是平时生活的轴心,年复一年的生活文化之网,就是以此为轴心编织出来的。”

显然,“重阳”节正是这样一个快乐。其中有快乐,更有文化。本文细加分析。

一、“重阳”的本义

“重阳”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楚辞《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个空间观念,指天空。宋洪兴祖《楚辞补注》说:“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这显然有些中医理念的“重阳”了。

三国曹丕《与钟繇书》阐述了重阳节命名的意义:“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佳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二、为什么重九为节?

中国传统节日有四种不同的类型,其一,与太阴历相关的岁末、年初以及满月等特殊日子有关。比如除夕、春节、上元节、中元节、中秋节;其二,与太阳历相关,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这些都是特殊的节气;其三,由节气与干支纪日配合产生了节气,如三伏、腊日等;其四,表面看来只与序数纪日有关的节日,如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这种节日的月和日为同一数字,故被称作重数节日。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为日与月都是九,所以也叫“重九”。

三、重阳节与消灾

重数节日的日期原本只是月、日数重复以便于记忆,不过西汉儒家灾异论给阳九这一数字带来了灾异之意,从而影响了重阳节的含义。“物不可极,极则反”的观念。阴阳消长、物极必反的灾异论产生了九为阳数之极,极则穷变,转而为阴,标志着灾异出现的观念。

古代从事星占、堪舆、占候等活动来预测吉凶祸福的术数家以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元。认为一元之中若干年会出现一个灾年,并给这些灾年取名,如“阳九”、“阴九”、“阳七”、“阴七”等。自汉以后,这种以阳九为灾日的观念深入人心。重阳节大约是由上古时代秋天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其目的在于消灾避祸。

四、重阳节与养老

从中医理论来看,中医的多数理念都源于天文。进一步说,中医以天文为本。因为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中医讲人的生命与健康,就离不开天文。而重阳节与养老显然亦有天文有相关性。

《史记天官书》云:“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星,又名寿星。由于位置极南……”。

老人星,又名寿星,在先秦中原地区老人星一年中只在仲春与仲秋两个时间段短期升起于南方地平线。由其运行规律以及名字意义推测,仲秋旦时见于正南天的老人星极有可能与仲秋时节的养老活动密切相关。

古人重视养老,加上对老人星的祭祀,便构成了盛大的养老节,九月九日的养老即来源于此。

若从民俗观念来理解,也与老人有相关性。因为“九”在数字中是最大的,而且“九九”与“久久”同音,因此它也有天长地久、健康长久的寓意。这自然与养老敬老产生了关联。

五、重阳节与菊花

重阳节是每年最适宜赏秋的节日。传说赏菊和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喜诗爱酒好菊,所以有了重阳赏菊这一习俗,重阳节中的赏菊更多的来源是菊文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传达了陶渊明想回归自然,物我无间的心志。

陶渊明在《九日闲居并序》中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又言:“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食菊在身体上有益健康、饮酒在精神上祛除忧虑。显然,陶渊明于重阳节赏菊,目的在于享受生命的乐趣。

《梦粱录》记载:“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这样说来,重阳节赏菊不但是件乐事,还有延寿以及消灾之好处。

小结

清明时节,万物萌动,草绿苗*,鱼虫复苏,阳气上升;重阳时节正好相反,是万物肃杀,草木摇落,阳气下降。天地有四时变化,形成了阳气圆运动。人居其间,得天地之气,亦有生命的阳气圆运动。我学习《内经》,我的体会是,人要时时顺应四时的变化规律,因为顺之则生,逆之则病。(董洪涛)#重阳节#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阳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善生活养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