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在农历的九月九日,从它的起源来看,都含有浓厚的祈福健康长寿的含义。
九月九日,在先秦时代就有,那个时候人们物质条件有限,更多的是在户外与自然共存,秋冬季节变化,感染疾病的几率更多,所以在九月采集茱萸菊花这类野生草药,最大智慧的预防和治疗疾病。
到了汉朝初年,九月九日佩戴茱萸,喝菊花酒,所谓令人长寿。这里的长寿,更多的是指不被疾病,夺去年轻的生命。毕竟那个时候,人类的医学知识和医学科技都有限,很多疾病无法清楚来源和原理。而茱萸和菊花是人们已经在实践中认可有效果的中药材。
唐朝正式将九月九日上升到国家节日,其中登高辟邪,是中间的重要内容。
到了宋朝,国家繁荣,医药比前代发达,人们的生存质量提高,更注重真正的身心健康和长寿。九月九日,虽然是季节的深秋,也应对人生的秋天,所以更强调心境开朗,保持乐观的精神。尤其是中老年人,重阳节提醒了他们,要注意健康和运动,不要被季节和世事压垮身心。
“不惜*花插满头。花应却为老人羞。
年年九日常拚醉,处处登高莫浪愁。
酬美景,驻清秋。绿橙香嫩酒初浮。
多情雨后双溪水,红满斜阳自在流。”宋朝韩元吉《鹧鸪天·不惜*花插满头》
又到了重阳节,不可惜用菊花插满了头,而菊花可能会笑老人,如此多情。
实际簪花是宋朝的风俗,按季节时令佩戴各种花卉,并非只是为了好看,菊花香气清冽,有着很好净化空气,消灭病菌以及润燥的功效。菊花是太阳之花又是忘忧之花,所以重阳节带菊花,也是一种非常可爱可亲的民间风俗,不戴,还有人觉得你怪异。
尤其是家中的有老人的,这天接受祝福,接受晚辈送给的菊花,在香气缭绕当中,自然喜气开怀。虽然平常簪花,可能要讲究什么美学,但是这天,多就是美,就是福气。
中青年人在一起聚会,自然也少不了菊花和菊花酒。古代的酒度数低,秋天喝菊花酒,暖身润肺,老少皆宜,是生活中常见的轻型酒饮料。当然喝多了也会醉。但是要的就是那种微醺和快意。动不动几碗几杯酒下肚,若是酒杯小,三百杯也无妨。
在这样的快意和温暖里,朋友一起登高,哪里会有什么忧愁?
记得的是清秋美景的开阔,朋友间的热闹,酒席中此时时令的橙子,潋滟的酒光。
就算有轻寒微雨,哪里就伤得了身心,反而是一场雨后,红叶流水,夕阳照在溪水上的醉美清秋。
那么这里看到这里有重阳节养生的一个流程,先用菊花杀菌,然后喝菊花酒,这样为户外登山做准备,登高的过程中,会有休息和宴会,补充酒水和营养,然后下山。这样的流程走下来,你会觉得冷吗?不会,身体一直处在温暖当中,精神也愉快,而且此时的微寒恰好给肌肤作保健,适应逐渐到来的深秋和初冬。
就一个字,爽!这样的重阳节,当然人人都喜欢。
“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
偷将天上千年艳,染却人间九日*。
新艳冶,旧风光。东篱分付武陵香。
尊前醉眼空相顾,错认陶潜是阮郎。”宋朝张孝祥《鹧鸪天·桃换肌肤菊换妆》
重阳节最美的是什么?是菊花,请不要将眼睛去看落叶萧萧,请不要太在意重阳节的风雨,来吧,让我们的视线集中在这满地恣意的菊花上。
那是春天的桃花,变幻成的菊花吧,菊花开时,仿佛觉得是春天回到了重阳节。
那是将天上千年金色的霞光,染成了人间遍地的花*。
你看看这菊花是不是别样清新艳冶,让旧的风光焕然一新。
这陶渊明的篱笆菊花什么时候变成了桃园,结果让人喝多了,把菊花郎错认为桃花郎啊!
谁说秋天里没有春天?谁说秋天里没有深情?
有落叶飘,还有菊花放,深情更久长!
“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
人生有得许多愁。唯有*花如旧。
万象亭中殢酒。九江阁上扶头。
城鸦唤我醉归休。细雨斜风时候。”宋朝辛弃疾《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
中秋和重九可隔着24天,辛弃疾是怎么想的?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中秋节是他最不愿意过的节日之一,无他,因为他的父母亲人在他22岁之后就隔着江淮水,他回不去了,一辈子想回去都没有回去成,因为那里曾经是宋朝的土地但是被金国占领,且一占就是年。
所以他宁可中秋节草草过去,藏着心里的痛。但是他愿望着重阳节,简直是拿手指头数,因为重阳节会有各种朋友如约而来,安抚他郁闷的心情,排解他的寂寞,在欢声笑语和美酒中,忘了人生许多愁。
是,人生有得许多愁,只有菊花依旧。只有菊花开在霜寒的秋天,坚强隐忍,寓意着期待,寓意着盼望,寓意着天长地久。
他只能拿时间去等待,去守望,期望时间能如愿,月照团圆。
不能不说辛弃疾的悲催。他本来是个慷慨急躁的刚毅性子,是个杀伐决断的少年将*,却要用漫长的时间,让自己的心在风霜里煎熬,既不能够太热烈,也不能够让它熄灭。
然后那养生的菊花酒,菖蒲酒,桂花酒,就难免喝多了。最终还是伤了身。
这首诗让人感觉明丽,因为辛弃疾知道要像菊花一样坚韧守候,但同时也可以品读出那种壮志压抑的借酒消愁。
他愿意醉在朋友的宴席上,愿意醉在朝朝暮暮。那迷离苍沉中,菊花带雨,却是历史和身世的双重悲哀。因为菊花谢了,他也未能归去。
但是这首诗我仍旧认为明丽乐观,因为菊花依旧。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
萸菊互相酬。徙倚阑干角,
一笑与云浮。
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
只有六番秋。戏马台休问,
破帽已飕飕。”宋朝吴潜《水调歌头·重九先三日》
这是六十三岁老人的重阳节,依然意气风发。重阳节前三天,带着客人登上高楼。
此时满城风雨仿佛为他们停住,老天露出了明丽的笑脸。
就算是风雨又如何,风雨重阳故人会,也是情满深秋。
你看看他,右手持杯,是满满菊花酒,左手持蟹。
廉颇不老,尚能饭,一生沧桑跌宕,也不碍此时高楼一望,万事浮云。
那望眼中是秋收的景象,千万顷稻浪翻滚,好个丰秋。
国家太平无事,老人心情也好,所以他仍旧有登高之兴,壮怀之志。
只是恨岁月匆匆,如果人生能够活到七十岁,也不过这样的秋色还能享受六年。
只是不要和我谈起戏马台的往事典故,我也很想疆场杀敌,却是老骥伏枥,徒有志向千里。
但是这最后一句,显然是谦虚。这位曾经贵为右丞相的高官,精通文武,**在行,只要有机会,他怎么不会运筹帷幄,将*跨马呢?
这也是提醒老人,重阳节更要保养心气,开朗乐观,才能老当益壮,夕阳红彩!
重阳节被当代定为老人节,是有深厚的历史传统的,祝愿每个老人都善待自己,用明丽的心情迎接晚秋和冬天,也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如同菊花一样的活力,如晚霞一样的绚烂,永远年轻。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