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唐诗三百首赏析15
TUhjnbcbe - 2023/4/16 13:07:00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125/5212097.html

《唐诗三百首》赏析(15)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赏析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人们习惯上把盛唐的山水田园诗派称为“王孟诗派”,属于这五流派的诗人包括刘眘虚、张子容、阎防、綦毋潜、王缙、裴迪、崔兴宗、祖咏、卢象、储光羲、薛据、崔曙、常建等十数位诗人,王、孟二人外,綦毋潜、邱为、祖咏、崔曙、储光羲、常建等人也均有诗作被选入到《唐诗三百首》。其之所以被称为“王孟诗派”,自然是因为王、孟二人在这群诗人中,创作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但王、孟二人诗风还是有明显的差异的。王维的一生主要活动在都城长安及东都洛阳一带,虽非历史上的重要的*治人物,但从安史叛*被押长安后,不久释放,旋即授官太子中允,正五品下;晚年官至尚书右丞,正四品下。不仅官阶不低,而且是丞相的从官。他的弟弟王缙更是官至宰相,虽因附和权奸元载被贬为刺史(从三品),后被召归,官太子宾客(正三品)。可见王维是上层都城诗人,他的山水诗是贵族追求的闲适与清高;而孟浩然一生未获一官,他是浪游隐居的下层山野诗人他的山水诗人是高士体会的自然与清新。王维的诗渊雅深静,精致空灵,“秋水芙蓉,倚风自笑”;孟浩然则率性自然,朴野疏淡,凄清幽绝,“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这首诗的题目中有两个问题要先弄清楚。其一,兰山实为万山之讹。依王士祯注,兰山即庆符县的石门山,因其山中多兰,而得名兰山。庆符县在四川省宜宾市所辖之高县一带,治所即高县庆符镇。《读史方舆纪要》卷七十《叙州府·庆符县》:“县治南有石门山,下瞰石门江。”石门江即今之南广河。然考其一生游迹,孟浩然不曾到过这里。《四库全书》本、函芬楼《四部丛刊》本及王荆公《唐百家诗选》均作“万山”。《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襄阳县》:“万山,一名汉皋山,在县西十一里。”与孟浩然隐居的鹿门、岘山极近,孟另有诗《万山潭》、《和张判官登万山亭因赠洪府都曹韩》等,即此。“万(萬)”与“兰(蘭)”手写字形非常接近,故讹。其二,题目中所寄张五,不详。《全唐诗》题下注云“一作九月九日登岘山寄张子容,一作秋登万山寄张文儃”,然张子容行八,且此诗中有“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句,登山日似非九月九日。王安石《唐百家诗选》作“张五儃”,张儃或张文儃亦不详,或以为即是与王维交好的张諲(行五)的字,亦无确证。孟诗尚有《寻张五回夜园作》,二张五或为一人,当为隐居襄阳附近,与孟浩然为友。

诗前十句写登山,“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为这一部分内容的总领。南朝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诗人将陶弘景的诗隐括成二句,放在诗开头部分,一则引出下面写登山时的愉悦心情和山中所见风光,二则隐含对朋友的思念、邀请之意。因朋友不在,故而只能独自一人欣赏山中的美景。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因思念朋友,所以试着登高远眺,但仍然没有见到朋友的身影,只看见一行行大雁在秋空飞翔,诗人的心也随着飞到了天的尽头。“试”字,有的版本作“始”,义为才。因为思念朋友,才登高远眺,但还是没有“试”耐人寻味。因为时近重阳,重阳本来就有登高远眺的习俗,所以诗人便趁秋日预先登高临远,体会一下这秋的况味;又因思念朋友,看看登高是否能看到朋友来访,或者仅向着朋友隐居的处所遥望,也略可缓解一下思念。“灭”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所望之远,一方面又含有望朋友而不见的怅惘之情。大雁是秋天最有特色的物候,在古代诗文中又常常代表着书信和消息,是表达思念之情的最常见的文化原型,这看似平淡随意,却情景交融,言简意丰。

“愁因”两句是倒装,“兴”即登高赏秋的兴致,因秋景引发游赏的兴致,却因观赏秋景直到“薄暮”时分而不见渴望见到的朋友,愁绪滋长。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位张姓朋友与诗人是志趣极近又同样隐居襄阳一带,故而作者这次登高赏秋可能心理有着一个侥幸的愿望:朋友可能也会在气爽天高的时节登高赏景,说不定就可以在山中与朋友不期而遇。可直到薄暮,所见依然是一片空旷邈远。秋水长天,本来就是极容易引发愁绪的,何况又到了傍晚时分,落日镕金,秋飔渐凉,所以“愁因薄暮起”。

“时见”以下四句,是作者眺望秋空的所见:农人结束了一天的劳碌,正在回村的路上,到了渡头便停下来歇息一下。清秋的天空,澄明净彻,极目远望,树木因远而小得如荠菜棵一般高低,尤显天宇空阔。山中一片阒静,与朋友不期而遇看来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了。“江畔洲如月”,江中近岸的小洲,是江水冲积而成,大多呈现流线形,时近重阳,为上弦月,就与江中的小洲极为相似,于是诗人随手拿来比况,可谓自然天成。同时,月形江中小洲,乃是上弦月,暗示时近重阳,自然引出下面的“共醉重阳节”,可见构思之妙。

用“荠”来形容树小,事见《颜氏家训·勉学》:“《罗浮山记》:‘望平地树如荠。’故戴暠诗云:‘长安树如荠。’又邺下有一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戴暠诗《度关山》:“昔闻陇头吟,平居已流涕。今上关山望,长安树如荠。千里非乡邑,四海皆兄弟。”唐人写诗,往往有点化前人,尤其用魏晋作品中的句子,注入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诗的意境而成为名句的,孟浩然这两句“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就是这样。以荠菜比喻远方的树木,以显秋空旷远。旷远中则是诗人的寂寞。下句则月与洲两相得义,且信手拈来,浑然天成,很受后人称赏。与前面“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共同塑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且其中隐约可见一种禅寂。“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胡震亨《唐音统签》卷五)

诗的最后两句,“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点明诗题中的“秋登”、寄友人。既明今天的遗憾,又期佳节的重聚。这似乎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有相似之处。可见孟浩然对重阳节的喜爱及对友情的珍重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诗三百首赏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