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三步读诗法,典例结合分析
TUhjnbcbe - 2023/4/26 20:54:00

古代诗歌是我们的文化瑰宝,也是语文教学考察的重点之一,如何读懂诗歌,耐着性子,多字的方法、案例、解读带你读诗。

一、懂得诗词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

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三、四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6分)

答: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2.章法结构(近体诗):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6分)

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二、掌握快速读诗“三步法”

(一)“读”标题蕴含的信息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6分)

答案:第一句,“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点出了冬天的天气。

(二)“读”注释蕴含的信息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在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主旨;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考生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释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花卿: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请借助注释,理解这首诗的写作意图。(6分)

答案: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长久。

(三)“泡”诗歌正文,多角度体悟情感

诗歌正文是阅读鉴赏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如何读懂正文?借用谢冕的话说,就是要“泡”。“泡”诗歌正文就是要“泡”诗词意象,“泡”关键词句和“泡”诗词情感。下面我们就尝试“泡”开诗歌正文,以明诗情。

1.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

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词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抓表明诗眼的字词,因为这些字词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二是抓诗歌中揭示情感的字词,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的诗句或词句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重九夜偶成*仲则①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①*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从抓关键字词的角度,分析这首诗的情感基调。(6分)

答案:从诗中的“悲秋”“重阳”“寒衣”“异他乡”来看,诗人长期漂泊于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

2.抓景、事、情,推导诗词主旨

任何类别的诗歌都离不开“景”“事(典故)”“情”三要素,其中“景、事”是表象,“情”是诗的内核。我们读诗歌时,要对文字信息进行检索分类,注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意象、人物事件,由意象、事件生发开去。还要注意只有一个意象的画面,如荷花、菊花、竹子,本身就含有诗人全部的思想感情;众多意象组成的画面意境,其中也以一两个意象为主体。通过对景、事的提炼、理解,围绕人之常情,推导出诗词的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汉宫春·梅晁冲之①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从写景和叙事的角度分析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6分)答:

答案:这首词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流,清香不减。作者观看梅花,以梅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这首词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3.抓尾句,揣摩诗歌感情

要读懂诗歌,除了把握关键字词,吃透景、事、情间的关系,还要多留心有抒情、议论性的语句,尤其是诗歌的结尾。古人写诗,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议论,俗称“卒章显志”。因此,读诗歌时从尾句入手,可以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在具体体悟时要多角度切入,多方式“泡”开诗歌正文。

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首诗的末句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什么作用?(6分)答:

答案:本诗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

三、由读诗到解题(客观综合题)

诗歌的综合选择与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综合选择相似,设题角度多样,既有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对手法、语言、情感的把握。选项在措辞上细致严谨,错误设置上相对隐秘,需要仔细阅读,仔细比对,带入验证。

(一)选择题设误的主要类型

(二)解答综合选择题“四要求”

1.通读诗歌。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要力求全面。看清诗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从内容上把握是写景抒怀还是叙事言志,是送别友人还是思念家乡;从手法上看使用怎样的手法;在情感上有怎样的表现;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征。

2.看准要求。这类题目的设问方式大同小异,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理解”多是指内容、主旨、情感,“分析鉴赏”多是指语言、手法。这些需要了解,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还是选误,是选一项还是选两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最恰当”往往要注意选项的优中选优问题。

3.细品选项。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也可能按照上下阕的语序,逐句分析。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与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文本的选项设置相似,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三步读诗法,典例结合分析